中国电子商务遭遇危机 诚信体系需加强建设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电子商务开始进入成熟发展期,电子商务的应用更加普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在9月4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强调了这一点。同时,她把话锋一转说:"但是加强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是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在大会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大会执行主席赵银虎也强调:"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困扰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诚信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在今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分别委托零点调查研究集团、中国社会调查所和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中国电子商务成长与应用性调查"、"中国电子商务社会作用与影响调查",结果令人惊讶:有过网上交易经历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不信任比例竟然高达36.3%,公众比例为13.3%。
在对"您对电子商务*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统计中,企业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3.5%,排名*,公众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6.34%。显然,诚信成了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时普遍担忧的问题。
商务部廖晓淇副部长表示,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需要以电子商务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效能、改善业务流程,推动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的发展环境。
目前电子商务网站都推出了对卖方的信用评价服务,即由完成交易后的买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卖方进行信用评估,评估结果将成为卖方的信用记录供后来者参考。买方的信用评估对卖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卖方的贸易数量。
由于诚信问题成为公众或企业*为担心的问题,而信用评价就是对卖方诚信的评估,因此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前,特别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表明,64.2%的公众和71.1%的企业在网上交易时会查看卖方的信用评价,显示出了信用评价的重要性。
如果买方在交易完成后能及时对卖方行为进行评估,并形成习惯,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卖方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但是调查显示,公众或企业虽然意识到信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公众中只有23.5%的买方"总是及时评估"卖方信用,而企业的比例仅为16.7%,40.3%的买方企业在交易完成后对卖方企业"不评估"。公众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将很难建立起积极的诚信评价机制。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