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国铁矿石行业正在破局,立新局。
变局: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铁矿石行业面临国际市场波动、资源依赖度高、环境压力大等多重挑战。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全方位“施压”,给中国铁矿石行业发展带来威胁。
破局:面对外部环境重压,中国铁矿石行业负重而行,依托国家力量,成功入局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将这个停滞多年的项目重新启动,展现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为,有望打破四大矿企垄断局面,在铁矿石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
新局:在全球铁矿石市场新格局下,中国铁矿石行业需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意味着,技术上要实现“买”与“造”的结合,既要掌握先进制程,也要充分利用成熟制程。同时,中国铁矿石行业要加速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构建现代化矿山,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作为全球铁矿石消费*大国,由于本土缺乏优质矿产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使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显得“弱小无助”。入局西芒杜是中国在“补铁”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其进口转向对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也将带来重要影响。
“补铁”之路:入局西芒杜
历经近30年的开发波折,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石项目终于进入加速开发期,中国企业深入参与该项目,开启优质“补铁”之路
中国是全球*大的铁矿石消费国,由于本土矿石品位较低,需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铁矿石超10亿吨,已成为全球铁矿石*大进口国。
高度依赖进口令中国市场感到不安,一旦被断供,相当于被“卡脖子”,对中国基础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出海寻找、投资优质铁矿石资源,成为中国矿企为市场“补铁”的不二选择。
然而,中国矿企出海“补铁”之路并不顺畅,后发劣势明显。直到遇见几内亚西芒杜,中国才得以开启优质“补铁”之路……
“补铁”焦虑
“人是铁、饭是钢”,可见中国人将粮食与钢铁放在何等重要的位置,而钢铁的原料——铁矿石,又被视为现代工业粮食。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铁矿石?从需求角度看,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对现代化建设起到支撑作用。无论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或实施基础设施项目,都为铁矿石行业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粗钢*大国,此后长期占据全球产钢国之首。根据联合资信评估提供的《2024年钢铁行业分析》,2010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粗钢产量从2010年的6.27亿吨上升至2021年的10.33亿吨,增幅达6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2%。2021—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分别为10.33亿吨、10.13亿吨和10.19亿吨,呈波动下降趋势(见图1)。
2021年上半年,在内外需求增长拉动下,中国累计粗钢产量达5.63亿吨,同比增长11.80%;下半年,随着“压减粗钢产量”等调控政策的落实,粗钢产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全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约3200万吨。2022年,受下游需求偏弱以及行业盈利承压影响,中国粗钢产量同比继续下降。2023年,在国内钢材需求持续低迷、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变化不大。2024年*季度,受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及春节后需求启动延缓等因素影响,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1.9%。
从供应角度看,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的铁矿石资源储量约为200亿吨,位居全球第四,占全球储量的10.53%;但矿石平均品位不高,仅为34.5%,远低于澳大利亚和巴西近50%的平均品位。中国贫矿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80%,且多为地下,开采成本高。以大冶和石碌两处富矿为代表,两矿的开采时间均已超过50年,地表矿已经开采殆尽,进入成本较高的地下开采阶段。基于这些现实因素,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自2003年起就成为全球铁矿石进口*大国。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9.33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8.5%;201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开始突破10亿吨,2019年铁矿石消费量约占全球的60%,是全球铁矿石*大的需求方和消费国;2020年达到11.7亿吨的历史高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202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11.70亿吨、11.24亿吨、11.06亿吨和11.79亿吨,今年前8月进口量已达8.15亿吨(见图2)。
从资源集中度来看,全球高品位铁矿石产量和贸易量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集团、必和必拓、福蒂斯丘金属(FortescueMetalsGroup.Ltd;FMG)四大国际矿业巨头(四大矿企)手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四大矿企的铁矿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5%,铁矿石贸易量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69%。根据业内专家的估算,2023年全球铁矿石产量至少为14亿吨,四大矿企年产量合计约10.6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牢牢掌握产业链话语权。此外,资源高度垄断给铁矿石自给率不高的中国钢铁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由于必和必拓、力拓集团、淡水河谷和FMG四大矿山对市场的垄断,他们有权对长协、月度定价、普氏指数定价“指手画脚”,中国钢铁企业手中没有稳定的铁矿石资源与储备,在铁矿石定价权博弈中毫无招架之力。钢价小涨,铁矿石价格跟风上调;钢价回落,铁矿石价格也难有回落,甚至逆向上涨;不少矿企自嘲只是矿山的打工人。
业内专家告诉《航运交易公报》,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与资源自给的程度、进口资源数量的充足程度、供应的持续性与合理性等息息相关。中国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自给度低,进口来源并不稳定,令中国充满不安与焦虑。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现代工业粮食”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一旦补给量不到位,将严重影响中国制造业的稳定运行。
中国的发展需要寻找稳定的铁矿石供给源,既然国内资源禀赋不足,那么出海,对海外铁矿石资源进行投资并购便成为理想的选择。
出海行动
21世纪初,中国工业化的崛起开始驱动大宗商品迎来超级周期,加上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吸引各大中国矿企出海,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这一时期民营企业(47%)超越国企(46%)成为矿企出海占比*大类投资主体,同时地勘单位也开始尝试境外勘查投资,占比约6%。另外,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来自贸易、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非矿企(24%)也纷纷加入投资境外矿企的队伍中。本阶段奠定了中国参与全球铁矿石资源配置的基本格局,众多企业取得了“走出去”的开创性成果,比如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赞比亚谦比希铜钴矿、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的秘鲁特罗莫克铜矿、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收购利比里亚邦州铁矿等。
但在四大矿企垄断市场的现实环境下,中国矿企出海寻求铁矿石资源有明显的“后发劣势”。大部分资源品位高、开发成本低、储量丰厚的优质铁矿石资源已被四大矿企掌控,留给中国矿企在海外投资的机会很少,可选的项目多是被巨头们“挑剩下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海外寻找、购买铁矿石资源,*个投资项目发生在1987年,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洽那合营铁矿。此后,快速提高的资源对外依存度、激烈的国际需求竞争、日益加剧的供应方垄断,以及持续上行的市场价格,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矿业投资。至2019年,中国企业共参与31个海外铁矿项目的投资,权益矿产能约3亿吨/年。但是,目前在产项目仅7个,权益矿量约6500万吨/年,占中国铁矿石年进口量不足10%,相比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超50%的权益矿占比存在巨大差距。
在这些境外铁矿投资项目中,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大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中信泰富投资西澳铁矿项目(中信澳矿项目)*为人津津乐道,也是各方在谈及中国企业海外矿产投资时列举的典型案例。
简言之,在中信澳矿项目投资期的前10年,中信泰富一直疲于应对、捉襟见肘,多次面临项目终止风险。在母公司中信集团不计成本的大力支持下,中信泰富熬过*难关,实现项目正常运营,*终在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周期前迎来“翻身仗”。
案例中,“不计成本”是中信澳矿项目度过危机的关键词,也是很多中国企业远赴海外进行矿产投资的痛点。矿业投资项目通常都是“重资产”投入,从拿到资源权益到*终成功投产,需要资金、技术、人力的巨大综合投入,漫长的建设周期使得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大幅提升,很多企业没有“不计成本”的底气,只能半途而废。
“补铁”之路
2010年,中国企业已积累一定的出海矿业投资经验,并且找到一处“风水宝地”——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1898年被发现,是*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预计总资源储量接近50亿吨,其中铁矿石储量超22.5亿吨,矿石品位超65%,投产后年产量有望达1.2亿吨。如此优质资源,为何没有成为四大矿企的囊中物?其实,早在1997年,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就获得西芒杜铁矿的开发权,但推进过程并不顺利,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几内亚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政变频发,这对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构成挑战;其次,项目需要巨额的投资,包括矿山开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成为项目推进的一大阻力;再次,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铁矿石价格暴跌,进一步打击了力拓集团对该项目的开发信心。
几内亚政府对力拓集团的举棋不定表示不满,2008年,由于力拓集团未能如期开发,几内亚政府收回部分采矿权,并将其出售给以色列的BSG资源公司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尽管诸多国际矿业巨头尝试入局,但西芒杜铁矿的开采始终处于纸上谈兵状态,项目矿权多次变更,受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开采项目始终无法积极启动。
直到2010年中国铝业参与,该项目才有了实质性进展。这一年,中国铝业与力拓集团签订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芒杜联合开发协议,共同开发西芒杜铁矿。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中国铁矿石供应的多元化,还对全球铁矿石市场有着潜在的重大影响。
2011年,几内亚政府与力拓集团达成协议,确保西芒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铝业也与力拓集团签署修订协议,双方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及运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进一步明确中国铝业及其控股的中方联合体参与西芒杜项目的地位。
2019年,由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韦立集团,占比45%)、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宏桥,隶属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占比35%)、几内亚联合矿业供应集团(UMS,占比20%)共建的赢联盟获得西芒杜北部区块85%的采矿权。
提及赢联盟这一模式,受益于2014年组建的赢联盟港口有限公司的启发。几内亚铝土矿资源储量世界*,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且品位高,开采成本低;但由于当地基建设施落后,铝产品出口困难。中国的铝产品和消费量几乎占全球的一半,国内铝产品与铁矿市场一样面临自给不足的问题。为了将几内亚丰富的资源供应和中国庞大的资源需求有效对接,中国企业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由中国烟台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联合韦立集团、UMS成立合资公司,建立“三国四方”联合体,商定共同建设一条年运输量1000万~3000万吨的国际铝矾土航线,打造从非洲到中国的铝产业完整链条。该链条涵盖了从矿山、航运、港口到厂商的全产业链各主要环节。
2014年12月,赢联盟港口有限公司在几内亚注册成立,并在中国烟台港的支持下,仅用4个月就建成几内亚博凯河港*个码头,一年内就将首船铝土矿出口到中国。这是几内亚近15年*实现新矿的顺利出口,使几内亚跃升为世界*重要的铝矾土出口大国之一,改变了世界铝业格局。
这一成功模式为后续组成的赢联盟参与西芒杜项目打下合作基础。
西芒杜项目分为北段(1号、2号)与南段(3号、4号)。在北段项目中,几内亚政府持有15%股权,原本赢联盟占有85%股权,但2024年6月中国宝武完成了对赢联盟49%的股份收购。
南段项目中,力拓集团与中铝铁矿控股有限公司(中铝铁矿)组成的合资公司Simfer联盟占股85%,几内亚政府占股15%。至此,西芒杜项目股权结构基本清晰。
2022年,中国宝武宣布,子公司宝武资源与宝联体(由中国宝武牵头,与国内主流钢厂、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赢联盟、Simfer联盟、几内亚政府签署《西芒杜基础设施项目条款清单》,一起推动西芒杜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清单,基础设施相关建设费用由Simfer联盟和赢联盟分摊。Simfer联盟计划出资65亿美元(其中中铝铁矿已向Simfer联盟支付9.85亿美元),将建设一条约70公里长的Simfer支线铁路和一个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转运船(TSV)港口;赢联盟将建设约536公里的双轨铁路主干线和约16公里的赢联盟支线铁路,以及一个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驳船港口。
建成后,所有共同开发的基础设施和机车车辆将注入并移交给合资企业跨几内亚公司(CTG,股权结构见图4)运营,Simfer联盟和赢联盟各持有该公司42.5%的股权,中国宝武通过持有赢联体49%股权间接持有跨几内亚公司20.82%的股权,几内亚政府持有15%的股权。铁路的建设对于西芒杜项目的商业可行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将大量的铁矿石从内陆运输到海岸,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出口能力。
铁路建设方面,赢联盟已经完成超过一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铁路全线征地拆迁已完成95%,先期开工隧道已完成总量的50%,铁路主线和施工道路清表已完成100%,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今年6月,中国宝武与赢联盟完成西芒杜铁矿项目股权交割,包括矿山、铁路、港口相关合资公司的董事会组建、董事与高管任命、股权变更等项目交割工作,并且完成首笔出资。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背后,中国钢铁央企中铝集团、全球*大钢企中国宝武等中方公司起到关键作用。据悉,整个项目预计在35年内投资150亿美元。
西芒杜项目有助于打破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的双头垄断格局,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一方面,西芒杜铁矿品位高,冶金性能好,适合直接入高炉,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与澳大利亚及巴西的铁矿石资源媲美。
另一方面,从运输距离看,西芒杜北部项目的铁矿资源运到中国的距离比巴西近,非洲的能源成本也远低于澳大利亚和巴西。该项目成熟落地后在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有望给“高烧不退”的铁矿石价格降温。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补铁”成功,铁矿石产业链资源得到保障,中国钢企发展受制于四大矿企、沦为矿山“打工人”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