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行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摘录)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2020年由摩托车生产大国转变生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按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摩托车年产量以平缓波动式(可能呈锯齿波)的方式发展,不会出现“井喷”,也不会出现负增长,年平均增长为5%。预计2010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发动机2300万台,社会保有量约l亿辆左右。
市场对产品种类的需求主要有:达到国3排放的50-150ml电喷摩托车、250-600ml大排量摩托车:针对欧美市场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摩托车,摩托车的延伸产品ATV、通用机、摩托艇、机动雪橇、儿童运动车、代用燃料摩托车、混合动力摩托车、电动摩托车。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两个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末期摩托车规划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T业总产值应达到1200亿-1300亿元人民币。
鼓励零部件企业走中性化发展道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经营,产品要具有性价比优势,要有品牌战略,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成为全球摩托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
政策建议
•降低企业对政府多头管理付出的高成本。
•要有产业倾斜政策和重点扶持目标。
•改革税负:所有企业应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禁、限摩托车,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取消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
•对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车应纳入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对超标的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动车应进行治理整顿。
•政府应加强摩托车出口管理,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建立摩托车产品摩托车企业出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警惕反倾销,建立产业损害预警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好安全培训:所有有能力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安全教育中心。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