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5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上,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三位中国经济学家展开对话,指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应对向外扩张受限、人力资源局部短缺和地区差距明显等问题。
挑战之一:向外扩张受限
蒙代尔:过去2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如今,中国的发展到了节骨眼上。中国商品已占据世界很多市场,并正在成为世界自由贸易中经常遭受指责的对象。未来五至十年,中国不能再过多指望通过无限向外扩张来取得自己的高速增长。中国要实现2020年GDP翻番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两个立场:一是亚洲地区的和平;二是保持人民币固定汇率不变。
李稻葵:中国要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只有拿出开发国际市场那样的热情来进行制度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
挑战之二:人力资源局部短缺
陶冬:中国的GDP虽然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却在过去两年中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40%的增长动力;世界五分之一的铜镍、四分之一的钢铁是中国人用去的;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的40%、世界水泥消耗的近半都来自中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每年至少两个波士顿的速度进行着;我国一年所建设的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国的发电能力。这样"强劲"发展的背后,隐患重重,其中之一就是人口。这一代老了,下一代的主流就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造成的劳动力倒挂,即生产型人口大大减少,过去建立在劳动力资源极其低廉基础上的增长优势将丧失殆尽。
莫里斯:虽然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年年在延长,但城市工人的退休年龄依然比较早,平均55岁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劳动力并不缺,似乎还大量过剩,缺的只是有经验、有技术的人。
汤敏:社会在变,但教育模式没有变化,大量的投入依然向高校等正规教育倾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是不够。
挑战之三:地区差距明显
莫里斯:在中国,*富裕和*贫穷区域之间的差距的*极端值较高,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是中国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纳什:用博弈论来看经济发展,就是用*低成本获取*多效益,*少利益普及*大量的人群。中国的经济增长从短期看,超过世界;但从长期看,必须与世界平衡。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短期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有快有慢,但长期看,必须持平。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