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已建成世界先进的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线,通过模式与技术创新、集聚人才,成为我国具备全产业链的三大钛精深加工基地之一。
行业优势虽然明显,但闯荡市场也有烦恼。该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全球先进钛工业国,国内几乎所有的研究院、设计院,对钛材应用的基础数据都不够齐全,设计规范及标准相对滞后。
“即便国产材料的性能可以媲美进口产品,但在缺乏业绩积累的情况下,下游用户要么不敢用,要么用起来总是带着不放心。”该负责人举例说,同样的新产品,提供给同样应用领域的单位,需要做重复的检测。这种局面,将导致新材料的应用周期无比漫长且耗资巨大。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阮建明直言,我国信息科学、互联网技术或许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材料工业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现阶段,新材料产品创新难度大,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开发出稳定的产品。
“新材料开发存在巨大风险,如不能有效缓和,将严重挫伤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并制约整个产业发展。”7月下旬,省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赵鲜松告诉记者,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困难,在整个行业中已是普遍现象。
缓解这一矛盾,湖南省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补助办法,目前省内已有100多家企业获得补助。省经信委也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新材料消化吸收再创新。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