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中西模具产业有更多互动发展的机会

模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产品有80%以上的零部件是由模具加工成型的。金模网CEO、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十一五”行业规划所确定的“我国模具水平到2010年进入亚洲先进水平的行列”的总目标已经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接轨,“十二五”规划必将给我国模具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成为制造大国,近年来国内模具业得到迅猛发展。据罗百辉介绍,2011年1-12月,我国模具的总产量达1045.96万套,同比增长41.72%。2011年12月份,全国生产模具78万套,同比增长18.36%。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河北省模具的产量达477.7万套,同比增长43.68%,占全国总产量的45.67%。紧随其后的是广东、四川和湖南,分别占总产量的17.11%、8.87%和7.04%。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整体产销值已经突破1200亿元。以北京地区为例,现有模具企业达到200多家,每年可以生产几十万套模具。据北京模具协会介绍,目前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节能环保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模具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地区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北京地区模具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但还是涌现出了比亚迪汽车冲压模具、长城牡丹塑料挤出模具、康迪普瑞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等代表性企业和产品。

    罗百辉表示,IT模具在我国已有相当的基础,并已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世界水平,但大部分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如模具*高精度,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达到亚纳米级,国内先进水平只达到微米级别;模具*高寿命,国际上的高效精密多工位级进模达到5亿次,精冲模为4万次,注塑模为2000万次,而国内模具相应的只能达到3亿次、2万次、1000万次。

    罗百辉指出,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为引线脚100以上及间隙0.2mm以下的引线框架配套、为精度5mm以上的精密微型连接件配套、为直径1.6mm以下的微型马达铁芯配套及为显像管和电子等配套的精密模具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罗百辉表示,从近年来我国模具发展的水平来看,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数量增多。尤其是工信部2011年底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三基”规划)必将给我国模具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据罗百辉介绍,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分拆的基本单元,包括:轴承、齿轮、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与链轮、传动联结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基础制造工艺是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量大面广、通用性强的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工艺;基础材料特指机械制造业所需的小批量、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三基”规划在发展重点中提出,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我国将重点发展11类机械基础件、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2类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和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方面,*乘用车车身及汽车(超)高强钢板热成形模具,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超大超薄LED大型塑料模具,多料多腔精密电子、医疗器械注塑模具,大型工程机械轮胎橡胶模具,轻金属高精压铸模具等方面的发展重点。罗百辉表示,在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中,中国模具将在以下两大类标志产品致力取得突破:一是C级轿车整体车身成形模具。实现车门、前翼子板表面形状精度0.08~0.05mm,结构面精度±0.05mm,多付模具总成尺寸匹配与控制(含回弹控制)内轮廓精度±0.7mm以内、外轮廓精度±1.0mm以内、总成件之间对接精度±0.5mm以内,车身总体尺寸精度达到或接近2mm。二是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开发宽1200㎜及以上、模具精度u级、模具型腔A0-A1级镜面光洁度,模具总装精度≤0.02的高光无痕、模内装饰技术、超大超薄LED大型镜面、复杂高效精密的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的精密注塑模具;加热恒温浇注系统总误差<0.02mm,加热恒温±1℃,H7/g6精密滑动配合,实现注塑高效生产叠层模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与推进,我国模具机械产业已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地位,也已融入世界并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2011年我国外贸总体增长较快,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6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贸易顺差继续收窄,在160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3.1%降至2%左右。

    罗百辉表示,2002年以来,我国模具机床工具业已经连续保持9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位居世界机床*大消费国和*大进口国,并开始跻身*大生产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然而,中国机床业的产品主要锁定于中低端市场,高端核心零部件寥寥无几,仍旧需要从国外花费巨额资金引进国内。目前,该行业进口高速增长,创历年新高,出口与上年比虽然增长较快,但仍未达到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时的同期水平,属恢复性增长,尚未进入新的增长期。具体地,进出口同比增长40%左右,其中进口同比增长50%左右,出口同比增长30%左右。进出口产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进出口平均单价普遍下降,进口产品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精密的、价格贵的零部件进口有所减少。

    据罗百辉介绍,目前国内机床工件主轴、砂轮架旋转轴多采用西门子公司产品,德国希斯公司的机床主轴转速高、各轴快移速度高、精度保持性好,在世界上属于技术*水平,而工装夹冶具、检测量规多采用瑞典EROWA公司产品。

    近年来,中西双边经贸发展迅速,西班牙该行业与中国贸易往来频,2008年双边贸易达261.6亿美元,逐年增长比率为45%以上,中国已成为西班牙在欧盟外的*大贸易伙伴。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愿意帮助西班牙企业在华推介高精密零部件产品,也希望西方积极推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继续扩大对华进口,促进中西深层次合作,争取在2012年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双边贸易400亿美元的目标。

    201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整整第11个年头,11年来我们遵循WTO的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贸易的原则,机械产品的进出口额逐年上升,这一成绩使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进出口主要国家为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荷兰、捷克、挪威等国家和地区,如风力发电机的主轴出口荷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两国企业签订了20多个的经贸合同和协议,涉及飞机模拟器、汽车零部件、钢材、原材料加工等多种产品,合同和意向采购金额达3.2亿美元。双方企业通过对口洽谈等方式,充分沟通了信息,密切了联系,为进一步开展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罗百辉介绍,西班牙FAGOR发格自动化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机床数控系统与测量系统的制造商,产品包括数控系统、伺服/主轴驱动器、伺服/主轴电机、直直线光栅尺、旋转/角度编码器、数显表。

    西班牙麦道纳公司(MADAULAS.A.)是欧洲知名高速精密电主轴制造商之一,产品包括车削中心动力刀座、高精密瑞士纵切车床动力刀座、螺纹旋风铣销系统、角度铣头、主轴增速器、多轴系统、高速电主轴。

    西班牙ONA欧纳机床股份公司,自1952年成立以来就成为电加工机床及技术的先驱者。目前欧纳公司是:世界上*老的电加工机床制造者欧洲第二大电加工机床生产厂;全球大型及客户专用电加工机床的领导者。欧纳公司坐落在西班牙的机床工业重镇,巴斯克自治州。并在其发源地杜兰戈设有总部,主要生产基地,研发部及技术支援中心。

  培训:在欧纳的现代化培训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培训。

    商业服务:分布在全球范围的欧纳分支机构及分销系统可以为客户的每一个个案提供*佳方案。

    售后服务:欧纳承诺在其服务的任何市场范围内都提供*佳的服务。

    应用中心:在欧纳的技术应用中心拥有大批的*经验的电加工专家,随时为客户提供各种特别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外商进入中国优惠政策

    单从机械传动件行业分析,我国是世界轴承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强国。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轴承行业轴承产量达100亿套,总产值已达到9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规模以上企业1750家,其中年销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