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时,江苏省鹰球集团总经理申承秀刚刚从苏州出差归来。
桌子上,世界*精细的轴承,拿着放大镜细看,也就勉强看清外部轮廓。
“一个小火柴盒就能装5000粒。一口气就拿了3项国家专利,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申承秀笑着介绍。
这只是集团2000年的产品了,不过为了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申承秀可没少动脑筋。在粉末冶金行业,很多高新技术,即使有钱,也无法从国外引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成了当时摆在鹰球集团面前不能逾越的坎儿。
在随后的两年里,在没有相关的参考资料,没有图纸配方,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鉴的“三无”状态下,申承秀带着她的攻关小组,沉浸在设计室里,设计、修改、测试、再到车间搞产品成型、整型开发,进行模具制造和烧结等。
无数次失败教训终于凝结成2002年的成功。专家组论证评价,“粉末冶金超微小含油轴承”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它的自主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
2004年该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得南通市*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还被列为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江苏省“火炬”计划项目。目前,该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亿件水平。
这也为后来的“粉末冶金高性能含油轴承”研发,奠定了基础。2009年,在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的扶持下,项目研发成功,仅此一项,就为集团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
行业前三,产销两旺,2009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销售和利税同步增长20%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中,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韩国LG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的订单,也压根没让申承秀和她的鹰球集团休息过。
与此相对应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整个粉末冶金行业却有近200家企业未能走出“严冬”而倒闭。
在基础零部件的粉末冶金领域,谁拥有的新产品多,谁的质量好,谁就拥有了市场。申承秀深知这点,在过去的几年里,鹰球集团先后开发近4000种规格的产品,并以每年300种新规格的速度增加。
如果说,*初她带领鹰球集团踏入科技创新之路,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那么,现在的鹰球集团正在从技术的“跟跑者”逐步的迈向技术的“*者”。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必须有自己持续的研发能力。申承秀深深的明白,在粉末冶金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升级的迫切,远比传统产业来的激烈。
集团已经和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材料研究所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跨出国门进行学术交流。
“要让集团的产品升值,就必须让创造它的人的知识要素增值。”而这也是申承秀和她的鹰球集团成功所在。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