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研究报告称外资并购战略产业应设限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2005年境内的并购总额达466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加了34%。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中国28个行业里,有20个左右是外资占据着支配地位;而80%的中国大型超市处于外资的控制之下。现在,外资又以偏离资产价值的高溢价收购,掀起了大举并购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浪潮。
  在学术界对此进行激烈讨论的微妙时刻,商务部研究院的权威杂志《中国外资》刊发了一份题为《溢价: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利器》的研究报告,作者金名建言:对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重要企业,应明确界定外资进入的方式和深度。因为越来越多地触及中国经济安全“神经”,外资并购的“底线”问题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
    高溢价成外资并购利器
  金名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高溢价几乎成为近期外资并购中国A股企业的主要特点。
  回顾*新的几起并购:新加坡磐石基金收购华夏银行2.89亿股,较净资产溢价50%;今年1月,啤酒巨头英博以5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福建雪津,溢价竟超过10倍……
  慷慨的“出手”让外资在并购中显得势不可挡。不过,高投入的背后,实际上是极为诱人的利益回报。
  以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为例,水泥目前是产能过剩行业,而工程机械受上游行业成本倒逼,收益都不理想。因而,此时的高溢价与国际同行相比实际上并不高,而对外资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却是*的。这样,国外资本仍旧可以实现在中国的“低成本”扩张。
    明确战略产业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对于外资并购,中国曾在2003年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并购导致过度集中的审查问题作出了规定。
  但金名认为,从已经实施的30多个审查案例来看,尚没有按规定作出禁止合并的决定,审查制实际上成了备案制。在这种背景下,明确战略产业,对于战略性产业和重要企业划定外资进入的方式和深度,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