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企业景气指数环比微降 专家:未来预期谨慎乐观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12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
2012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比去年四季度微降0.5点,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7.3点,在持续回落后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其中,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20.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7.9点;预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32.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4.4点。
分行业看,按企业景气指数高低排序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依次为154.8、139.5、134.4、132.1、125.8、123.2、119.7、108.0。与去年四季度结果相比,工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基本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分别回落9.1、7.4、3.4、2.9、2.0点。
从工业内部看,景气度较高的行业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烟草、医药、食品、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等,景气指数在130以上;景气度较低的行业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钢铁、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制造业,景气度在110以下,其中前4个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景气指数小于100)。
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9.7、111.7、121.4、113.3、124.5、134.5、122.2、123.9和129.3。与去年四季度相比,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上升12.4、5.8、1.8、1.7和0.8点,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回落7.3、5.1、4.2和0.9点。
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企业景气指数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6.3、131.6和123.4.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12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
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比去年四季度回升2.1点。其中,即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1.2,比去年四季度下滑0.8点;预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2,比去年四季度回升4.0点。
分行业看,按企业家信心指数高低排序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依次为155.6、138.4、133.0、130.0、125.6、120.5、118.0、86.5。与去年四季度结果相比,批发和零售业基本持平,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工业、建筑业分别回升7.9、7.5、3.3、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回落4.1、2.1、1.5点。
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6.8、110.8、119.7、117.1、120.0、126.8、118.9、122.2和119.4。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基本持平,股份合作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和联营企业分别上升9.2、5.5、5.2、3.5、2.8、2.5和2.2点,外商投资企业回落5.3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9.0、123.2和116.4,分别比去年四季度回升5.2点、1.1点和4.2点。
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明显高于东和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9.9、128.9和121.1。
专家解读:企业景气状态平稳 未来预期谨慎乐观
企业景气状态平稳 未来预期谨慎乐观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潘建成博士解读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
2012年4月10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了2012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如何理解相关调查结果,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博士。
记者:刚刚发布的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比去年四季度略降0.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2.1点。如何理解这一结果?
潘建成:首先,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高于景气临界点100,说明从微观企业整体反映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仍处于景气区间。
其次,景气指数比上季度下降0.5点,说明企业的景气状态仍有所下滑,但幅度已很小,基本可以说企业景气状态平稳。事实上去年一至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0.3、137.9、135.6和127.8,下滑态势比较明显,今年一季度则与去年四季度几乎持平,呈现企稳迹象。
第三,我们来看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是通过企业家对企业所在行业形势的判断来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的指标,通常在经济下滑期间,企业家信心指数往往明显低于企业景气指数,反映企业家对宏观形势的担忧情绪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大效应。去年一至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企业景气指数低1.4、5.5、5.6和6.9点,差距在扩大。今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虽然仍低于企业景气指数,但由于比上季度回升2.1点,致使今年一季度这一差距缩小到4.3,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家的信心处于恢复之中。
除了这两个指数外,我们应该注意企业景气指数中的构成变化。其中,反映企业家对当前企业经营状况满意程度的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20.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7.9点,但仍明显高于100这样一个景气与不景气的临界值,说明企业家虽然对当前企业经营状况的满意度下降,但整体来看宏观经济运行仍处于景气区间。
而反映企业家对未来企业经营前景预期的预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32,比去年四季度提高4.4点,说明企业家对未来表现出一定的乐观预期。我认为这种预期一方面来自需求的逐渐回暖,比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止跌回升就从一个侧面反映需求回暖的趋势;另一方面或许反映了企业家对宏观调控的信心。
记者:企业景气在不同行业间有何差异?
潘建成:从不同行业看,差异是显著的。企业景气指数*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低的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值高46.8点,两个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差异更是高达69.1点。前者之所以*高,一方面与企业转型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快速增长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升级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相关;后者之所以低,与房地产调控挤压房地产投机泡沫对整个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相关。
行业差异还表现在多数服务业景气指数高于工业,工业内部与消费关联密切的轻工业如食品、医药、烟草等高于与投资关联密切的重工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在增强。
行业的景气差异造成了对不同行业的投资热情差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计划投资较快增长,计划下季度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7.2个百分点;而房地产企业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则少6.9个百分点。以上行业差异的背后或许反映出宏观调控和经济转型的成效在逐渐显现。
记者:我们注意到中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较高,为什么?
潘建成:一季度中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确实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131.6,比东部高5.3点,比西部高8.2点。我认为,中部经济形势相对乐观一些可能主要与市场需求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中部地区24%的工业企业订货比上季度增加,60%持平,16%减少,订货增加的比订货减少的多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一季度订货增加的比重分别为18.4%和18.7%,订货增加的比订货减少的分别少5.2和5.4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景气度相对较高或许与其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东部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又较西部具有相对的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相关。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发布的企业景气指数增加了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与预期企业景气指数的内容,对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做了改进,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潘建成:首先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即期企业景气指数和预期企业景气指数。所谓即期企业景气指数是指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好坏判断编制的指数,反映目前经济运行的状态;预期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未来企业经营前景的预期编制的指数,反映未来经济运行的趋势。
经济景气分析的主要魅力在于其对经济趋势的预判性,为强化企业景气调查对经济趋势的预判功能,我们增加了对即期企业景气指数和预期企业景气指数的分析,并将即期企业景气指数和预期企业景气指数合成为企业景气指数,并赋予预期指数相对更高的权重。具体来说,企业景气指数是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与预期企业景气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其中前者的权重为40%,后者为60%。企业家信心指数也做了同样的调整。有关具体情况,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新闻稿中已做了说明。
事实上,国际上一些开展企业景气调查的权威机构比如德国的伊福(ifo)研究所发布的企业景气指数基本上都是即期和预期景气指数的某种平均数。国内外的数据表明,这种兼顾企业家对当前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综合反映企业景气状态的指数,能更好地反映经济波动的状况和走势。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