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方案势在必然
就传闻中可能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家财税有关部门官员向《*财经日报》表示,在面临产能过剩、WTO原则规范以及国外反倾销等形势压力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是必然。
这位官员表示,近期经济形式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有关方面决定调整出口退税,形成具体意见,将上报国务院,时间表和具体税率将由国务院正式通知。
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外贸出口带动了国内产业发展。其后,为了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1999年和2000年,出口退税率平均都在15%以上。
但是出口退税政策一些负面影响也陆续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如出口欠退税成为中央财政的沉重负担。出口退税金额从2000年开始突破1000亿元,到了2003年更是接近2000亿元,中央财政在2005年彻底偿还了2000多亿元的欠账。出口骗税案件也时有发生。国家信息中心曾经估算,2000年全国骗税规模约占当年出口额的6.5%。
一方面出口退税给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其他尴尬因素也让出口退税政策面临调整压力:一些高耗能、污染环境的产品享受着出口退税,一些石油下游的企业在国内享受出口退税,在国外却遭到反倾销诉讼。一些高耗能产品的出口,致使中国在全球20个经济大国中,资源环境消耗程度仅次于俄罗斯。
“出口退税是目前*不合理的税收政策。2005年中国预计出口退税3000多亿元,占GDP的1.8%,接近2004年用于教育支出或卫生支出的水平,这本身与中国加入WTO时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法律承诺是相违背的。”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向本报表示。
出口退税政策随着国谕饩眯问频谋浠媸钡髡丫晌彩丁H缃衲?月27日,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等九部门曾下发通知,继续对电解铝产品出口执行取消退税政策,并严格禁止氧化铝加工贸易等。电解铝和氧化铝都属于高耗能行业产品。
纺织业:退税率或下调两个百分点
出口企业利润进一步摊薄
“我们得到非官方的消息,退税比例即将由原先的13%下调到11%。企业已经明显感觉到税务部门近阶段加强了对退税的管理。”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增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纺织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昨天在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应,目前还没有正式消息,但之前有关政府部门与商会在日常工作会议上曾商讨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的问题。
关于退税可能被再次下调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为,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以及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顺差加大,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中国政府极可能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牵制一下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提高门槛促使企业朝附加值高产品出口的方面发展。
前不久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人民币升值已经使国内许多纺织企业陷入困境,部分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假如再加上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中国整个纺织品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假如果真下调,很多纺企都将难于承受。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已非常微薄。”宁波敦煌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对前景表示担忧。
周晓南反映,上次出口退税从15%下调到13%,绝大多数海外采购商不愿意承担由此增加的成本,一些国内纺企应对的做法是通过偷工减料来消化成本,而客户发觉产品质量下降后立即要求降低价格。
张庆增则担心,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如果立即实施,纺织业至少在三个月内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他希望政府留给企业一定缓冲期。
钢铁业:影响不大价格可能上涨
“关键看国际市场的情况,如果能够像上半年这样持续的好,即使降低出口退税,影响也不会很大,反而还可能推动价格的继续上涨。”面对国家即将公布的继续降低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的通知,香港宝威物料供应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总经理杨晓东并不是很紧张。
宝威物料主要做板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来自国内首钢等大的钢厂。去年,杨晓东先后经历了国家出台的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和将钢材的出口退税从13%降到11%两次“钢铁新政”的调整。
“欧美市场太好了。我们出口的热轧钢材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00美元一吨,而如果钢材的出口退税要再次从11%降到8%,也就相当于只是少赚15~20美元,相比热轧超过100美元的涨价,15~20美元就不算什么了。”杨晓东说。
杨晓东介绍,今年的国内外钢材市场与去年有很大的不同,今年由于世界钢的需求旺盛,而去年除中国外的世界各大钢厂都进行了减产。国际钢协4月25日预测,世界(除中国)钢材需求增长3300万吨,考虑本地区供给略有增长的因素外,剩余的2000万吨缺口主要由中国提供。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税收政策是国家控制高耗能资源投资和出口的重要举措,降低直到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将是政策所趋。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董志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铁矿石资源短缺,国家并不鼓励钢厂为出口创汇而盲目扩产。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