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43个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接受“体检”

 

    由科技部高新司主办的“2005全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43个由科技部批准成立的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在贵阳接受“体检”,总结、交流6年来全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会议希望通过对每个基地的考评,分析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我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再上新台阶。会上,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还重点通报了科技部“十一五”期间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即“整体规划、平台先行、资源整合、协调发展、苦练内功”。

    “九五”末期,为推动材料领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部高新司于1999年在湖南批准成立全国*个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后,相继建立了江阴、宁波、鄂尔多斯等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2002年,在启动“西部新材料科技行动计划”后,高新司根据西部各省材料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有选择、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从而形成了产业化基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统筹发展的格局。

    “十五”期间,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与发展工作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迄今为止,高新司在全国 20多个省市建立了43个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工作已成为地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我国材料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是科技部与地方加强科技互动和促进材料产业化的有效形式。

    戴国强告诉记者,我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上兼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43个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的具体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9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16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6个,东北地区4个。43个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中约有1/3的基地依托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的基地则主要依靠市场、技术与人才等要素。

    在产业特色上,基本覆盖了我国材料产业的优势领域。43个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中,综合性基地18个,这类基地多以3种以上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领域,涉及行业包括钢铁、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专业性基地25个,以1~2种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领域,主要包括镁合金、半导体照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稀土材料等。

    在经济总量上,各个基地工业总产值差异较大,而且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性,基地工业总产值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基地经济规模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年工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在100亿元左右,以长三角、珠三角中心地区和中部发达城市为代表,如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基地、宁波新材料基地、湖南新材料基地等;二是20亿~60亿元之间,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地区为主,如马鞍山新材料基地等;三是20亿元以下,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在发展速度上,各个基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都在10%以上,部分基地在20%~30%,个别基地达到了40%~50%,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6 年来,我国材料特色产业以基地和基地骨干企业为载体,凝聚和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大连半导体照明基地核心企业——大连路明科技集团,一方面通过承担国家 “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凝聚和培养了一批人才,另一方面还通过收购美国AXT光电子公司全套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引进原班技术及管理团队,实现了产品高端切入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人才的双丰收。以基地为载体,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及产业化。如马鞍山新材料基地紧密跟踪国家“863”计划成果,与清华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高校“863”科技成果在基地内产业化,鼓励地方企业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开发。通过平台建设、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基地技术创新。如贵阳新材料基地依托“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和“贵州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两个省级工程中心成立了“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通用塑料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环境友好化联合相关企业进行攻关,已获*新产品2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孵化转移成果11项。

    戴国强说,虽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全国的面上看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分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发展思路不清,缺乏基地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与统筹规划,基地公共平台建设滞后等。

    为帮助滞后基地找出改革方案,在3天的会议中,43个全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将分别向专家评审组报告基地建成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由专家组给予公平的评判。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