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国矿产等国土资源形势严峻
近日出台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预计,"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进入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我国国土资源形势严峻。
据预计,国土资源形势严峻主要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保护耕地压力增大。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还林需要占用耕地,耕地污染和退化严重,后备资源不足,人增地减趋势难以逆转。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标,闲置、浪费土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良田问题比较严重。
二、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加强资源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任务紧迫。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矿产勘查技术难度加大,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可采储量下降,后备勘查和开发基地逐渐减少。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晚期,400多座矿山生产因资源逐步枯竭而难以为继。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乱挖滥采、采富弃贫、浪费资源和破坏矿区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使生态环境与生产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剧。
三、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源勘查程度低,勘查开发力度急需加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程度低,勘探层位比较单一,边远海区调查工作较少,尚无完整翔实的海洋基础地质数据。海洋综合承载力和海洋重要资源底数尚需摸清。海洋科技水平较低,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资源开发不足与局部海域开发过度并存,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恶化。
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相对短缺,测绘监管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测绘基准体系亟待完善,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能力不足,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尚未实现必要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更新缓慢。测绘基础设施薄弱,整体装备水平偏低。测绘公共产品不够丰富,应用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测绘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测绘市场不够规范,依法行政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五、地质灾害日趋严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升。在自然因素和规模与强度日趋强烈的经济活动作用下,地质灾害问题日趋突出。人口密集区地面沉降等缓变性地质灾害不断加重,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严重威胁。地质灾害调查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没有形成,全国性灾害监测预报水平较低,应急反应能力差。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查明,应及早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六、资源优化配置不尽合理,市场机制和规划体系急需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国土资源产权制度和税费制度改革滞后。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不尽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有待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征地制度改革需要加快。土地市场体系仍需完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等基础工作还较薄弱。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矿业权市场不健全,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急需建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