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产业发展框架初定。16日,南海西部举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评审汇报会,*对西樵、丹灶、九江三镇产业发展提出整体规划。根据初步设想,未来南海西部将优先发展文旅全产业链、健康产业群,并以新材料为主线和龙头,统筹带动包括五金、纺织、汽配、陶瓷建材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终与其他功能性的补充产业形成“2+1+n”的产业发展主框架。
现状区域竞合有待突围
“南海西部文旅全产业链格局初现,特色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园区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这份历时超半年,先后与三镇镇长、经贸部门以及商协会、重点企业座谈形成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西部三镇除纺织、五金与家具等已形成较高区域品牌知名度的传统产业外,也逐步催生形成了数个新兴产业集群,如九江的电子商务园,已吸引上百家电商企业进驻;西樵的文旅产业、丹灶的汽配产业等。
但与南海东中部相比,不论是土地产出效率,还是产业能级,西部三镇仍处于较弱的状态。以每平方公里亿元GDP为例,南海平均水平为1.83,西部片区仅为0.98。西部每平方公里的亿元工业总产值也远低于全区水平。
尤其在龙湾大桥、新西樵大桥通车,和季华路西延、南九复线动工等交通大动脉逐步打通的背景下,南海西部与禅城、高明、鹤山等地呈现更为开放的区域竞合态势,若不迅速谋求突围,南海西部就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突围“一街三园”发力三大产业
在这一背景下,战略研究团队根据西部片区的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以及现有的产业基础,初步确定产业发展主体框架为“2+1+n”。其中,“2”为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1”为以新材料为主线和龙头,统筹带动五金、纺织、陶瓷建材、汽配等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形成“四新制造业”;“n”则为若干功能性的补充产业,如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
而为承载上述产业,南海西部将在三镇原有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建设大金智地科技园、西樵科技园和樵江科技园,并沿西江、北江构建两条产业带,形成以佛山文旅街为中心,包括东西、南北两条文旅脉、两大产业带以及三大科技园的“一街两脉两带三园”产业布局,“力争到2017年,文旅、健康、新材料三条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涌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战略研究团队副组长,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顾乃华说。
聚焦健康产业如何布局?
当天的研究报告中,健康产业被视为西部片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切入口,亦被现场专家认为是本轮规划中的一大亮点。
“和传统的以"治病"为主体的医疗医药"小健康"产业不同,这里的健康产业是指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涵盖医疗、保健、康复、研发、孵化、科教、商务会展、有机农业、休闲旅游等领域(详见配图)。”顾乃华建议,近期重点突破以医疗无纺布及其上下游产业为龙头的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旅游为*的健康服务业,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问题由此而来:目前,九江和西樵都有意在医卫无纺布方面发力,而这是否会形成内部竞争?南海西部三镇又应如何分工?
“在西部三镇,健康产业是错位互补的。”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冯政祥表示,健康产业横跨一二三产,每个镇都能找到各自的切入点。如西樵,纺织是传统优势产业,在家用纺织和服装纺织市场渐趋饱和的市场下,纺织产业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向细分的产业用布方向“进军”,卫用无纺布也属于产业用布的一种。目前,该镇已引入广东昱升卫生用品和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两家终端应用的龙头企业。
而在九江,此前就已引入包括PGI、必得福在内的国内外无纺布生产巨头,成为全国镇级首屈一指的医用无纺布生产基地。未来,九江可在继续做强上游医卫用无纺布生产,与西樵形成上下游合作的同时,亦可引入相关的下游产业,与西樵串点成线,形成产业带。
丹灶或许是另一个方向的切入。“就我所知,目前丹灶已经有部分五金企业实现转型,如一家做金属沙滩椅的企业,转作医用病床;还有一家企业做医用的吊瓶横杠。这些都是健康产业的切入点。”冯政祥说,上述只是健康制造业的一部分,未来,西部还可在依托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健康管理、健康养护等第三产业。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