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沈保根、成昭华、张宏伟等人完成的“新型稀土铁基纳米晶永磁材料的磁性”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新型铁基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研究不但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而且也能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开展此项研究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所从1987年开始利用真空快淬技术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先后成功合成出Nd2Fe14B/NdFe4B4和Nd2Fe14B/Fe3B纳米复合永磁材料。深入研究了纳米复相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微结构、畴结构、磁性耦合机理和矫顽力机制以及成份和工艺条件对永磁性的影响,阐明了Fe基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类单相稀土永磁材料的磁硬化机理。成功合成了高温结构稳定、高居里温度、强单轴各向异性的高碳2:17型结构Sm-Fe-M-C(M = Ga、Al、Si)间隙稀土铁化合物,系统研究了镓等元素替代引起的稀土-铁基化合物磁性反常现象的物理本质,着重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磁结构、交换相互作用及晶场效应等基本问题。*合成“交换弹性耦合”型的Sm-Fe-M-C/a-Fe等多种新型稀土铁基纳米晶永磁材料,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畴结构、磁粘滞与永磁性的关系。 成功研制了快淬镨铁硼基纳米晶复相稀土永磁材料,磁粉的室温磁能积达176 kJ/m3(22.2 MGOe),是国际实验室*好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利用国产设备制备的镨铁硼基纳米晶稀土永磁磁粉的磁性能可与美国麦格昆磁公司的商品MQ磁粉相比。有关研究论文被同行引用435次,单篇论文*高被引用62次,并被《Ferromagnetic Materials》系列丛书等5部专著收录。18次被邀请撰写综述论文和邀请在国际会议上报告。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