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钴,是生产硬质合金刀具的必须资源。熊惟皓及其团队,经过22年“蛰伏”,用碳和钛生产出了一种能“削铁如泥”的金属陶瓷,硬度比硬质合金增加2倍;做成模具,寿命比普通钢模提高20至30倍。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友荣及其团队,与中冶南方公司联合研发《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关键技术》,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广使用后,一条薄钢生产线一年就能节约200万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余少华也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主持研发的《光通信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解决了光通信产业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现在,武汉创新创业环境非常好!”11时20分,走出人民大会堂,余少华这样说。
今年湖北44个获奖项目,全部转化成了生产力。
省科技厅厅长刘传铁称,全省科技工作者要为湖北跨越发展,担当构建中部崛起支点使命。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