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冶金,一生育桃李”。 18日上午,纪念黄培云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在生平事迹报告会上,黄培云院士的儿子黄家林、学生以及粉末冶金专家代表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追忆了这位“中国粉末冶金之父”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情怀,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邱冠周、谢建新等10余位院士及全国粉末冶金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300余人参加。
拒麻省理工,回国执教
粉末冶金是一门制取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技术,能满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各种特殊环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而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面对这一现状,黄培云毅然放弃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工作的机会,立志用行动改变落后的面貌。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作为学校主要筹建者之一,时任武汉大学矿冶系主任的黄培云从武汉来到长沙。
“创校初期,没有桌椅,黄培云院士和学生一起制作;缺少书籍,他与同事合作编写;没有宿舍就住在教室;没有稳定的水源,就办了小型自来水厂……”中南大学桂卫华院士回忆道:“任何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虽然艰难但他说自己从不后悔回国。”1954年,黄云培在我国创办了*个粉末冶金专业方向——硬质合金专门化,并创建了*个粉末冶金研究所。1988年,黄培云在该所基础上又成立了我国*个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潜心研究
理论水平*国际
作为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黄培云创立粉末压型理论和烧结理论,在合金相图计算、快速冷凝等诸多领域内取得重大成果,先后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著有《粉末冶金原理》等著作。1994年,黄培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批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粉末冶金之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黄培云就提出了著名的粉末冶金烧结过程的综合作用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承认和验证。而后的十余年,他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得到粉末冶金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为我国*枚人造卫星、*枚洲际导弹、*艘核潜艇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和他的团队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0余项,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