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中国团队颠覆3D打印极限!室温 865MPa、耐 400℃ 铝合金诞生

中国科学家突破3D打印铝合金极限,打造超高强度耐热新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在《材料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重磅研究成果,宣布通过激光粉末床融合(LPBF,即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名为Al-Fe-V-Si-Sc的新型铝合金。该材料不仅室温下抗拉强度高达865兆帕,更在400℃高温下仍保持优异性能,填补了传统铝合金在200-450℃温区的技术*,为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01、技术突破:微合金设计与激光打印协同发力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在Al-Fe-V-Si合金中添加微量钪(Sc)元素,并利用LPBF技术超高速冷却(达10?K/s)的特性,成功抑制了材料在打印过程中常见的热裂纹缺陷。通过优化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参数,团队实现了99.9%的致密度,攻克了高强铝合金3D打印易开裂的行业难题。

微观结构分析显示,材料内部形成了独特的?“非晶/晶体复合结构”:熔池中心因极速冷却形成非晶态带状网络,边界则分布着Al8Fe2Si、Al10V等多种纳米级析出相。

钪元素的加入进一步促使?Al3Sc界面相生成,有效阻止高温下纳米颗粒的粗化,使材料兼具超高强度和热稳定性。

02、性能*:室温至高温全面*

实验数据显示,该合金室温下抗拉强度高达865兆帕、硬度达360HV,抗拉强度较现有3D打印铝合金提升约30%,且高温性能表现尤为突出——?400℃时仍保有450兆帕的抗拉强度,远超传统铝合金及部分钛合金。这种多尺度相协同强化的设计思路,为未来高性能增材制造材料开发提供了新范式。

03、应用前景:复杂构件一体化成型

研究还展示了该合金在复杂格栅结构零件制造中的潜力。由于LPBF技术可实现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成型,该合金有望直接用于发动机耐热部件、航天器轻量化支架等关键领域,大幅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设计自由度。

目前,正进一步探索该合金的规模化制备工艺及长期热稳定性验证。此项突破不仅推动了铝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边界,更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材料技术储备。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