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新政抬高有色资源产品出口门槛
退税新政策中明确提到,我国将取消有色金属出口退税政策,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低降至5%。
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我国正积极运用税收杠杆,抬高战略性有色资源产品出口门槛,以抑制多年来资源过度消耗畸形出口的局面,保障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畸形出口导致宝贵资源过量消耗
“从这次出口税率调整,可以看出国家对限制战略性有色资源低水平出口的决心。”中国钨业协会副秘书长祝修盛说。
近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地整顿战略性有色资源开发秩序,但由于利益驱动,仍有一些地方存在较严重的乱采滥挖和低水平出口的现象。
我国稀土产量位居世界*,由于过量开采,稀土价格在低谷徘徊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去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为5.49万吨,是1990年的9倍,但平均价格却从每吨1.36万美元下降到0.73万美元,跌幅达46.2%。“这与我国有色资源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有关。”祝修盛说,目前我国初级钨品占据钨出口总量的七成。
由于有悖保护性开采原则和产品附加值低下的矿业通病,我国有色资源在世界所占比例开始下降。中国钨业协会表示,按照目前的产量,我国现有钨储量和基础储量的静态保证开采年限仅为12年和23年。
“如果不注意节约利用,我国有色资源将很快出现严重短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柳正对此忧心忡忡。
剑指“两高一资”
实际上,为扭转有色资源畸形出口的局面,早在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就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铜材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
为加大调控力度,相关部门还从源头抓起。国土资源部下达今年钨矿、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全国停发新的钨矿和稀土矿采矿许可证。引人注目的是,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是稀土自1991年被确定为保护性开采矿种以来*下达。
此前,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已将钨、锡、锌、锑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8%下调至5%。
但是,这一系列调控的“组合拳”并未收到预期效果。以钨、铝为例,中国钨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钨品出口量达到15415吨,同比增加8.5%,创近五年同期钨品出口量新高。今年前7个月,全国铝材累计出口631920吨,同比增长62.1%。
业内人士分析,钨品、铝材出口剧增,除国外价格高于国内之外,过高的出口退税率也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锌为例,从2004年开始,我国从锌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2005年进口锌锭62万吨,同比增长了34.7%。“在国内生产还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还继续实施出口退税的政策鼓励企业出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对有色金属品种影响不一
细分之下,不难发现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不同有色金属品种的影响不一。
此次铝制品出口退税率仅由13%降为8%至11%。长期跟踪研究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的专家、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的饶振华认为,因铝材出口利润可观,退税新政策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国内铝材出口的局面,预计我国下半年铝材出口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此次涉及铜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整包括:取消精炼铜、铜合金和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出口退税;将其他所有铜加工材和铜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律下调至5%,下调幅度远远超过铝材。由此可见,国家对抑制铜产品出口的意图明显,即“不鼓励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这次调整对于铜加工业影响颇大。”国内一家大型铜业集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今年下半年以来,铜价一直在7500美元/吨的高位上徘徊,此次降低8%的出口退税,相当于企业每吨铜材出口减少收入五六千元,这对以出口为主的国内铜加工企业将是重大打击。
“在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减少、自我保证度低的情况下,取消和削减出口退税,抬高资源类产品出口门槛正当其时。”饶振华评价说,“国家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抑制大部分有色金属品种的出口量,也必将加速有色领域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的优胜劣汰。”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