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谋新重质 乌兰察布新材料产业蓄势腾飞

发展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核心在“质”。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里,蕴含着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作为上游原材料制品业,新材料支撑着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作为创新基础,新材料托举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程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在高质量处下篙,驶向产业新蓝海。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聚焦氟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领域,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技改增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现已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转型发展 老树枝头新芽俏

聚焦完善新材料产业链,乌兰察布市多措并举,强化用能保障,积极开展负极材料产业“四个升级行动”,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经过烘干、造粒、石墨化、碳化、筛分、除磁等一系列工序后,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大功告成。

“2017年,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组并技改升级后,采用箱式炉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实现节能5%,节电10%。”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东杰说。

经过技改升级,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工序、全产业链条、数字化赋能、绿能化替代的全面提升,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盈利。

立足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和良好的石墨产业基础,乌兰察布市大力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的实施,负极材料产业竞争力以及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全工序迭代升级。对于已建成的规模较小、不具备配套完整工序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或市内企业间合作的方式实现全工序配套。实施全工序升级改造以来,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7.26亿元,基本实现全工序生产。

——全产业链条升级。为巩固负极材料产业地位,我市充分利用负极材料产业规模优势和新能源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负极材料配套产业。2024年,成功引进建设鹏辉公司10GWh储能电池及配套产业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新突破。

——数字化赋能升级。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应用,通过建设应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和数控系统等,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生产线进行数字化管控,实现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14家企业完成国家两化融合对标评估诊断,2家企业取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A级认定,10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余家企业获得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绿能化替代升级。引导负极材料企业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参与工业绿色微电网等新能源项目建设,通过发展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余热利用等方式,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目前,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负极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积极延伸新材料产业链条,持续拓展产业布局。2024年,全市石墨新材料生产企业达38家,综合产能147万吨,其中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14家,产能54.2万吨,成为全国*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地级市。全市氟化工企业达7户,综合产能68万吨,占全区65%,形成“萤石-氢氟酸-含氟制冷剂”“氢氟酸-含氟聚合物”和“氢氟酸-含氟精细化学品”3条产业链,尤其在氟化工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聚偏氟乙烯、电子级三氟化氮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上,已走在自治区前列。目前,全市PVDF产能为2.9万吨/年,占全区100%,占全国26%,成为全国*大的PVDF生产基地。

小到手机、电脑的散热膜,大到飞机、新能源电车的配件,都离不开新材料应用。这一新兴产业领域,正留下越来越多的“乌兰察布创造”印迹。

搭建平台 科技创新育繁花

“以特大鳞片石墨为基础制备的敷料,对伤口渗出液的吸附能力可达到普通棉纱布的6至7倍,能有效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细菌滋生,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环境。”2024年,乌兰察布市迎来一场科技范儿十足的成果发布会。

9月13日,由自治区科技厅指导,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乌兰察布市科技局主办的2024年第43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乌兰察布市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成果与人才需求专题发布会在乌兰察布市举办。

石墨烯正以多种形态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脉络,成为乌兰察布新材料产业的一张耀眼名片。发布会聚焦产业发展难题、人才需求,邀请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内蒙古清蒙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瑞盛碳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5家单位,集中发布“基于低温膨胀技术的高性能天然石墨导热膜”“新型导电剂的制备方法”“新型石墨烯防腐涂料”“特大鳞片石墨用于医用敷料”等8项先进科技成果及1项石墨烯科研团队人才需求,为推动石墨(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增添创新动能。

“乌兰察布石墨储量丰富,但创新资源分散、深加工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刘晓俊表示,“蒙科聚”犹如科技红娘,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牵好红线,让好技术、好项目精准对接,实现创新资源聚合聚变,以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窥一隅可知全貌。2024年以来,借力科技“突围”工程,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储能电池用PVDF类正极粘结剂项目已建立PVDF制浆以及粘度稳定性评估方法,成功锁定影响浆料粘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锂离子电池微晶石墨负极材料突破原料提纯新技术,提升了微晶石墨的附加值……

科技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以来,我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布局,建强科创平台载体,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引导氟化工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目前,已有2户氟化工企业获批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氟化工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厚植沃土 打造发展吸金石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

据了解,这是一家制造新型电子设备专用材料的企业,公司生产的化成箔属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项目,是自治区战略性新兴特色优势产业。

“项目从投资建厂到生产运行,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集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给予重点关注。”工作人员张宇说。作为一家外地企业,公司在办理企业标准备案时,曾面临不知道“去哪里办”“找谁办”的问题,但在集宁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企业代办中心的积极协调下,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很快得到有序推进,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张宇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南大光电(乌兰察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陆志刚。陆志刚说:“南大光电(乌兰察布)有限公司在年产8400吨高纯电子级三氟化氮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非常大的关心和帮助,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隶属于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宁区相关部门定期深入企业,全程帮办代办各项手续,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截至2023年底,企业完成三氟化氮产品销售4400余吨,营业收入5.3亿元,利税9000余万元。

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吸金石。企业的认可程度是营商环境的温度计,更是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的晴雨表。

202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为持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乌兰察布市建立2023年重大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实施方案》,成立“1+3”服务团队,即一个重大项目配套一个管家服务团队,一名市四大班子领导作为“管家”、一名旗县四大班子领导作为“项目服务员”和一名政务服务或行业部门工作人员作为“代办员”,共同组成代办帮办服务团队,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全链条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提速。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

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新太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高碳铬铁项目、三爱富万豪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二氟乙烷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正在乌兰察布市这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乌兰察布速度”。

谋新重质,向高攀登,乌兰察布市新材料产业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不断提高,提质升级足音铿锵,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未来,乌兰察布市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不断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