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云南铜企四面楚歌


    在高铜价的刺激下,国内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铜冶炼产能扩张浪潮,云南一些从来没有做过铜冶炼的企业也纷纷涉足其间,前两年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热隐约重现。
  事实上,炼铜行业并非理想中的金矿。7月21日,中国八家铜冶炼厂商的代表称:因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下滑,中国3/4的大型铜冶炼厂商已经削减产量。 
  四面挤压之下,省内多数中小炼铜企业,未来的命运,几乎难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面楚歌 

  日前,云南铜业(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中国八家铜冶炼厂商组成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参加了现货市场同国际矿商购买铜精矿的加工费谈判。 
  小组负责人杨军称:“因铜精矿的加工精炼费用下滑,这八家冶炼厂今年下半年的产量将较原计划减产10%,若不能以期望的价格获得铜精矿的加工精炼费用,更多的冶炼厂在第四季度将减产。”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此前也说,经测算,目前国内铜冶炼厂盈亏平衡点加工费在90美元/9美分以上。知情人士透露,G云铜的30万吨产量中大部分为买断加工,其盈利对加工费的变动非常敏感。 
  包括禄丰羊街冶炼厂和滇中冶炼厂在内,省内更多的中小炼铜企业,铜精矿加工费和铜产品(包括原料)出售,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国内铜价低迷,公司也不会生产太多。”一位冶炼厂高层向记者透露:“基本上,我们的两大收入来源都受到强烈冲击,日子越来越难过。” 
  然而,中小冶炼厂的困境,还远不仅如此。日前,发改委公布的《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规定,铜冶炼必须符合自有矿山原料比例达到25%以上(或者自有矿山原料和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矿山长期合同的原料达到总需求的40%以上),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5%及以上等条件,大量省内冶炼厂将被拦在市场之外。 

  出路待寻 

  “资源自给率下降,将导致国内大型企业丧失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和支配权,慢慢地沦为国际铜矿和冶炼商在国内的代理加工基地,将危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韦江宏说,中小冶炼厂的处境不容乐观。
  从6月20日起至10月底,云南将对全省采矿权设置过密、布局明显不合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热点矿区和重点矿种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治散治乱行动,以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估计不少小铜矿厂将被关闭,中小冶炼厂的源头因此中断。 
  据了解,我省重要铜业产区——楚雄州,境内有禄丰羊街冶炼厂和滇中铜冶炼厂,总设计规模为年产粗铜2.5万吨,SO2烟气制酸9万吨。全州湿法电解铜生产企业22户,总设计年生产能力仅为7550吨电解铜。显然,这些企业今后的日子难得好过。 
  “除了破产和寻求收购,中小冶炼企业几乎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一位长期研究云南铜业市场的基金经理指出,这些企业数量几乎占了全省铜冶炼企业一半以上。大企业的资产有几个亿,小的可能只有上千万,在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已经明显没有靠自身滚动发展的可能。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