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整车*具价值的部分。当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和存量双双增长,动力电池正在进入退役高峰期。越来越多“退休”的电池如何发挥余热?资源循环利用能够带来哪些好处?怎样保障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规范性?当汽车行业能够用行动回应这些疑问,建立动力电池完备的综合利用体系,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才能完整体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发展。
新规则“要求高”
近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5年前的*版相比,新规范严格很多,对相关企业的场地选址、综合利用能力、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保要求、技术规模等提出详细要求。动力电池从新能源汽车上“退休”只是生命旅程的*步。目前,动力电池退役后主要有两大利用方向,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处于20%-80%之间,梯次利用是*,对电池检测、分类、拆分、重组,先用于低速电动车领域,再用于储能、通信基站、路灯或者充电宝,直到电池容量低于两三成,就不再具备梯次利用的价值。接下来,电池将被再生利用,就是对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分选、冶炼,提取出贵金属、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组分。工信部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规范文件*提出,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收入的3%。对于梯次利用企业*明确,应具有关键技术或主要产品的技术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对于再生利用企业,新增对铜、铝等金属的回收要求,这两项都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必备原材料,回收率要求不低于98%。对于动力电池中的贵金属“锂”,5年前的规范要求回收率不低于85%,新规要求不低于90%。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告诉北京交通广播,目前动力电池中贵金属回收利用的价格高于矿山中的原材料价格,导致竞争力有限,新规将技术作为一大发力点,将促进行业提高技术水平。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新规的另一大发力点是规范,为行业提供可依据的标准和条件,让企业明晰责任和义务。
正规军“吃不饱”
为推动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工信部先后发布5批次、156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含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显示,正规企业在全国布局产能超过300万吨/年,实际已建成超过100万吨/年,但是进入白名单的正规企业往往“吃不饱”,行业普遍测算,正规军产能利用率不足25%。一方面,正规企业需要厂房、设备、环保等投入,经营成本较高,电池回收价格也高于市场上的“小作坊”。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分析师冯胜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以报废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小作坊回收价格在9000-10000元/吨,正规企业的回收价格在6000-7000元/吨,价格*高差距近50%,巨大的价差导致部分电池流入小作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另一方面,部分白名单企业缺乏深耕行业的动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坦言,部分企业背靠大集团,有更多主营业务,动力电池回收部分并没有盈利要求;也有的企业主要目标是占据白名单资质,“圈地”成功之后就“躺平”,也是开工不足的原因之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指出,这次工信部征求意见的新规明确要求,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其中利用量和回收量均按重量计算),这就是要求企业具备真实的生产规模,不能取得资质而不全力开工,或者囤积电池而不及时处理。
小作坊“隐患多”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被广泛看好,涌入者越来越多,却良莠不齐。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分析师冯胜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截止今年6月25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存续超过18万家,大部分企业注册资本少于500万元,是技术实力不足、回收流程不规范的“小作坊”。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向北京交通广播介绍,小作坊往往用火烧、简单打粉对电子元器件、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隔膜、电解液等零部件和材料进行提取,很多有价金属被浪费,处理不当引起火灾也在所难免。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分析师冯胜介绍,部分小作坊使用未经专业检测的回收电芯,违规翻新成电池包,流入小家电、两轮电动车、储能等市场,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拆解、冶炼电池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未经处理被随意倾倒和排放,极易造成土壤和水源重金属污染。小作坊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拦路虎,为何多年难以根除?业内人士介绍,这背后涉及了多方管理的难题,比如工信部门负责企业的生产管理,商务部门负责回收等流程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对违规违法企业做出处罚,是“九龙治水”的典型体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建议,各部门联合管理,针对动力电池、报废汽车形成长效执法机制,对于不合规范的企业依法加强打击力度,确保行业规范化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认为,现在正规企业和小作坊并行,“双轨制”很难让行业走入“正轨”,建议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淡化“资质”概念,加强事中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环保落实,同时强化事后监管,一旦出现起火等事故严格追溯责任。
结语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0万辆,2018年突破百万辆。通常,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退役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为41.5万吨,2023年实际回收量为62.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120万吨,2030年有望达到600万吨。动力电池是兼具高价值和高风险的产品,建立完备的回收利用体系势在必行。这对消费者意味着更安全便宜的电池和汽车,对产业意味着更高效益和低碳发展,对社会意味着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退役高峰到来,让动力电池“颗粒归仓”,已是刻不容缓。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