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保安全
据统计,2004年装备制造业中亿元以上的外资、独资、合资公司达200多家,外资产值占其1/3强。
隋永滨说,现在外资并购对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目前还是局部情况,但任其发展的趋势却很可怕。
因为外资已经形成战略性考虑和安排,而不是短期行为;另外,装备制造业不像钢铁、电力和石油等掌握在国家手里的行业,由于机械部过早的解散,机械企业被下放到地方,生杀大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为所欲为。
现在的设限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防止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比如核电设备;二是要反垄断,挖掘机虽然与国家安全无干,但如果外资收购了徐工、厦工和三工,就形成了行业垄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外资一改技术合资和只投资小企业的谨慎步伐,开始大举进入,尤其在2000年以后外资愈发发现并购的好处,一是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二是地方政府附加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条件。
隋永滨认为,外资的汹涌而至,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那就是行业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他举例说,石化产业中一种添加剂外资生产的要每吨13万元,而中国自己研制的只有每吨六七万元;而另一种产品设备中国没有能力生产,外资的产品原来是300-400万美金,现在已经涨到了900万美金。
“我们应该态度鲜明、理直气壮的设定限制,因为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是国际惯例。”隋说。
但反对者的意见是,这样苛刻的限制条件会影响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形象。
“我们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是建立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符合十六大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的精神,也符合保护本国产业安全的国际惯例,我们的中海油收购美国的石油企业就受到了这方面的审查。”隋说。
隋明确表示了对凯雷收购徐工的反对。他透露,该项并购短期内放行的可能性不大,“企业现在虽然有困难,但一旦卖出去就不可逆转,留在自己手里总有时间来解决这些困难;而外资一旦控股,发展方向将是我们所不能掌握的。”
徐工无论从资产总额、年销售额还是在汽车起重机等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中国机械工业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制造”之称。2005年10月,徐工与凯雷达成协议,后者将以3.75亿美元收购其85%的股份,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业界的纷纷议论。
没有定论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作为原政府高官,在今年“两会”上提醒“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这被认为是中央高层对外资并购已有明确态度的信号。
警惕国有垄断
不只装备制造业,钢铁业也开始对外资的虎视眈眈表示了担忧和反对。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的一次信息发布会上,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外资不能控股国有大型企业,钢协也不赞成外资以参股形式谋求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不过目前,中国钢铁业前几十名大型企业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国有企业,国企在行业中占有*的控制力。
发改委宏观投资所张汉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钢铁等其他某些行业,“不能为了自己垄断的需要而蓄意制造外资威胁的舆论”。
张所在的投资所正在进行“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的课题研究,张是课题负责人。“有时外资的竞争反而能激发国内企业的能力,减少内耗。比如汽车业,现在奇瑞和吉利不是都发展的很好嘛。”张说,“外资不能垄断,国资也不能垄断,不能因为自己没本事就不让别人进来。”
他认为,对外资的态度要“该平等的平等,该放开的放开”,比如,像徐工这样不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不应该管的太多,该放开;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则应该尽快统一,以消除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现在*关键的是要区分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界限,避免借反垄断和保护产业安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