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汽车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长春作为“汽车城”,其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将如何把握机遇、明确路径?8月29日,市长顾刚主持召开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与五十余家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开展了持续三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会上,企业家代表们围绕自身发展实际和行业共性挑战等提出多项建议,政府各部门认真倾听、务实回应。顾刚表示,将认真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台账、逐项研究,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这场真诚而高效的对话,让长春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明晰。
企业发声 共谋产业发展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畅所欲言,分别从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出发,从产业规划、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营商环境、政策扶持、智改数转、产业链协同、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总监马聪建议,整车厂应与零部件企业加强互动、协同发展,本地企业在提升配套能力的同时,要将目光投向域外市场,在稳固现有存量的基础上,全力挖掘并实现增量突破。
“整车靠零部件支撑,零部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会促进主机厂的高质量发展。”吉林通用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吉宝建议,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未雨绸缪,积极向机电一体集群系统产品转型,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聚焦开放合作,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淼提出,希望政府能在结对共建上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产品和服务高水平“走出去”,拓展区域协同新空间。
长春富维集团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洪敏希望政府能够搭建更宽广、更高效的政企交流、企企协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业务对接。
培养高水平人才,是企业家们的普遍共识。“希望高校能与企业加强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华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来长春创新创业。
此外,富奥汽车、东北工业集团、纬湃汽车电子等企业代表也纷纷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思路。
政府回应 务实解决问题
面对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各部门认真记录、积极回应,并与企业家深入交流,确保一条条建议与问题都得到充分重视与反馈。
顾刚表示,在产业发展方面,将持续跟踪汽车零部件与轨道客车装备制造业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政策扶持方面,将系统梳理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文件,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加强财政支持、强化人才引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政企沟通层面,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广泛收集企业意见,为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围绕产业链协同,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推动整车零部件企业深度对接,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在营商环境方面,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策兑现率和企业满意度,同时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各部门将充分吸纳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真知灼见,把企业实际需求和专业意见有机融入未来产业规划,推动政策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
锚定方向 开启产业新程
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已经迎来了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的关键时期。长春在巩固传统汽车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智”“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向智能化制造和新型动车组高端装备方向转型。
目前,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034户,拥有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28户全球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涵盖传统燃油汽车“五大总成”“八大系统”、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2024年长春市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3.6%,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这些沉甸甸的成绩,彰显了长春作为汽车城的雄厚底蕴。面对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长春将科学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特征,立足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优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前瞻性谋划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虽已结束,但长春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的新征程才刚刚启航。路径已经明确,步伐正在加快,长春汽车零部件产业、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来源:长春政事儿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