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钨都钨业 缘何长盛不衰

  曾几何时,“世界钨都”大余县有过难言的尴尬:大余钨矿蕴藏量、生产规模、矿产品品位、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可是只销原料和初级产品,并未形成钨产品冶炼深加工的集散效应。

    时过境迁,如今的大余钨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矿山、精选、冶炼、加工和工程设计及科学研究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冶炼加工企业,钨产品开始呈现出逐步向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势头,生产的高附加值钨粉、钨条、钨块和硬质合金等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变化如此之大,在于该县在发展钨产业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控制与追求效益*大化相结合的原则。

    新的理念为大余钨业发展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春”。

    资源:探矿触角由内及外

    目前,大余县拥有以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下垄钨业有限公司、荡坪钨业有限公司、漂塘钨矿为代表的21个钨矿山,开采矿区26个。前些年受到“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等影响,全县钨业一度处于“低小散乱”状况,因此,大余钨业在全国钨行业的形象中大打折扣。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决策者们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县积极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商业性勘查,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和民资开发探矿项目。同时,该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鼓励和引导采矿权人开展探矿业务,加大商业风险探矿力度。目前,该县已取得15个勘查项目,新增钨储量几万吨。预计到2010年,该县钨保有储量新增至几十万吨,年开采量与新增储量之比达可1∶5。

    更重要的是,该县还将探钨的“触角”伸至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全县有200多人在全国各地购买矿山24个,足迹涉及云南、内蒙古、广西、福建等省市区,每年生产的钨原料全部运回大余加工成钨精矿。今年1至7月份,该县从外引进钨矿原料6007吨,来料加工APT3000吨。大余县正逐渐由全国*大的黑钨原矿主产地转变为全国*大的钨产品交易集散地、全国*大的钨粉类产品生产基地。

    产品:领跑钨制品*前端

    “大余的钨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关键是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了解,大余县钨冶炼加工龙头企业伟良钨业有限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引进某大学“热碱球磨”和“选择性沉淀除杂工艺”两项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APT生产中采用品位低的白钨及混合矿作为原料的难题。目前,该县伟良钨业有限公司又开始致力于超细和纳米级粉末产品的开发研究。

    伟良钨业有限公司是大余钨业致力于朝深加工方向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朝着3年打造30亿元钨产业的目标,不断创新钨制品的加工技术,越来越多贴着“大余制造”标签的钨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生产的APT、钨粉等产品质量在国内堪称*,其中“伟良”牌钨粉被国内外有关部门列为向欧洲市场联合推介的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据大余县经贸委办公室主任卢致明介绍,原先,大余省属四大矿山以卖钨精矿为主,尚未发展中*产品。县属企业转制后机制灵活,发展迅速,投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批设备,生产出了APT、兰钨、钨粉、碳化钨粉、钨条等产品,但仍处在中低级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尚未生产出钨丝、硬质合金等钨终端产品。

    卢致明说,针对这一情况,大余县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拉长钨产业链,扩大钨深加工产品的经济规模,增强钨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县拥有伟良、海创、龙威(金祥)、金城4家APT加工企业,由此延伸发展了超细钨粉、碳化钨粉、纳米钨粉等产品,向深度加工延伸,发展钨条、钨丝、硬质合金等产品,使得钨产品附加值*大限度地提高。形成了以伟良钨业公司、赣州海创等为重点的钨产业工业群,并且继续投入近千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扩建高纯度仲钨酸铵和钨钼条块等深加工钨制品生产线等项目。届时,该县年加工能力可达3万吨,年生产APT达万余吨。

    前景:可持续发展谋宏图

    钨矿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确保这一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对大余乃至国家均有重大意义。 

    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市场对钨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国内钨精矿价格猛涨。钨价上涨,为大余矿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该县努力实现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钨产业培植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的战略决策,建设全国钨产品深加工重要基地。 

    为此,大余县加大了对特定矿种的保护力度。特定矿种是国家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我国出口的优势矿种。为使特定矿种的资源得到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该县进一步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开采主体适当集中。在开采过程中,不仅考虑工程技术的承载能力,而且更注意资源的容量、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大量生产、低价销售、环境恶化”的生产模式,开发利用剩余资源、共伴生资源、废弃物。

    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大余县重点抓好矿山开采及矿产品加工的污染治理。伟良钨业公司从去年开始投资283万元建造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正式启用。

    工业骄子亦成旅游“黑马”。以西华山钨矿申报国家首批矿山公园为契机,大余县钨矿矿井风光名声大噪,吸引众多游人。大余是江西省旅游大县,又因钨矿储量多、品位高而被称为“世界钨都”。如今,仅西华山钨矿遗迹便有100多年历史,是中国钨业发祥地,尤其是一百多年来的开采,使井下采矿坑道纵横交错,上下左右联通,形成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矿井坑道群,矿车铁道形似蜘蛛网,成为神奇的“地下迷宫”,堪称矿业文化经典。

    截至8月中旬,该县矿山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5.6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68万人次,创汇12.2万美元,有效推动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