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担忧中国“发动机”降温
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行态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亚太经济的“发动机”,中国经济的降温引起了世界的担忧。
中国进口降低使得数个亚太国家的出口都在放缓。经济学家们说,今年下半年亚太国家GDP增长率的下滑幅度可能比预期更大。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引起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降温。中国通过进口日本机械、东南亚电子元件和澳大利亚原材料,维持了该地区的复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降温,中国的进口增长已开始放缓,相应地使得这些亚太国家出口乏力,经济下滑。
敏感的投资银行已经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时间做出了预测。雷曼兄弟*新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仍与上一季度相当,维持在9.4%左右,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也在一篇文章里发问,“假如不可能的事情终于发生——中国经济真的慢下来,那会如何?”一直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浓厚兴趣的他警告:中国经济列车可能减速。
引起海外投行人士判断中国经济趋冷的是近来一系列统计数字:中国5月份宏观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仅为1.8%,与低物价水平的4月份持平;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2%,已是连续两个月下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是微幅上涨引起了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的注意。她认为,在未来6到12个月,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如何阻止通货紧缩的降临。“到那时,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向下回落,世界经济也开始向下,减少了中国的外部需求,那么通缩可能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雷曼兄弟则认为,中国因产能过剩使得通货膨胀放缓。“中国强劲的成长掩饰了供过于求的经济问题,多年来的过度投资导致多个上游产业产能过剩,尤其是工业材料及用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机械设备。当这些产品*大的需求市场——房地产市场冷却时,问题即开始浮现。”
罗奇认为他找到了中国经济的病灶所在。他在名为《假如中国变冷》的文章中写道,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缺陷,而此次的问题正在于这两个板块可能同时面临压力。目前出口占中国GDP的36%,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44%,而房地产开发则占固定资产投资总值的20%。“由于缺乏来自私人消费的支持,别说两个板块同时陷入困境,只要其中一块有所不足,中国经济便已无力招架。”罗奇说。个人消费占中国GDP的比例仅仅是42%,内需难以支撑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再平衡将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罗奇相信,由于面临外部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出口动力在今年下半年将明显放缓,而房地产业“降温”措施的出台,可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在下半年出现实质性的放慢,*终影响GDP的增加。
雷曼兄弟也举出了中国的出口数字:1月到5月的贸易顺差达到300亿美元,几乎赶上2004年全年的32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的进口增长,则从去年同期的41%减缓至14%。雷曼兄弟对中国经济的中期前景表示悲观。理由是中国采用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并同时削价的方式来解决供过于求,而不是通过减少生产的方式。基于国外需求疲乏及贸易保护声浪渐高,将有可能限制中国产品外销,并迫使中国减少生产。据此,雷曼兄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未来将会下降,但同时表示目前很难准确预测何时会发生。
ING(荷兰国际集团)也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面临诸多变数。ING银行亚洲研究部主管康迪天表示,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之后,中国经济看来还是比较脆弱的。他认为,并非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会影响中国的持续增长,而是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挑战,主要来自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通货膨胀。
罗奇估计,如果中国经济变冷,亚洲的供应链将受到严重的冲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出口增长已经放缓”,全球GDP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受压。
中国经济的增长故事到底能否继续?“在过去8年,打赌中国经济增长不继者均铩羽而归。”罗琦说。他说,经过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同步大衰退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次又一次,中国的坚韧性令看淡者大跌眼镜。可是,目前中国面对的是全新的同时更为艰巨的挑战。“这一次,中国要避免实质性的减速将比以前更为困难。”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