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10年后“世界钨都”将不复存在

世界95%的钨产自中国,但我国钨产品的定价仍然受制于人。在浮华的表象下面,江西乃至全国钨业正面临着致命的隐忧 

江西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以钨、铜、铀钍、钽铌和稀土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被誉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中赣州的黑钨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因而赣州又被称为“世界钨都”。仅2005年赣州市钨业就实现销售收入近70亿元,今年1至8月更是突破了80亿元大关。可以这样说,以钨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的支柱产业之一,甚至有人说,“色彩绚丽”的钨矿正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在浮华的表象下面,江西乃至全国钨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隐忧。有识之士指出,一些地方在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情况下,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对地下矿藏资源进行无序甚至是疯狂开采,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导致不少原本是富矿区的矿藏资源与环境保护正受到*的挑战。

10年后“世界钨都”将不复存在

毋庸置疑,近年来我国钨工业发展迅速,钨产品生产和出口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国内钨企业正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钨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很多问题。中国钨业协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全国主要钨矿山普遍超产20%,其中还有近万吨的产量出自非法矿点,绝大部分小型钨矿追求短期利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掠夺性开采现象普遍存在,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

有关数据显示,按钨的保有量,全国的基础资源只有135万吨,江西占32.8万吨。按照江西现在每年3万吨的开采速度只够开采10年。也就是说,10年后“世界钨都”将不复存在。不少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指出,到那时,我国将无钨可采,我们将受制于人。

事实上,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文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4类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此后有关部门又先后下发十多个文件综合治理钨业发展的混乱局面。但近年来,由于钨砂供不应求,价格一路走高,钨业生产经营的混乱局面再度重现。中国钨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2005年,全国116座主要矿山钨精矿开采控制指标分别为43740吨、43660吨和52000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3年国内钨精矿实际产量均超过控制指标80%以上。

然而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的钨产量很大,利用率却不到一半,*后只好竞相压价,搞“窝里斗”,得利的却是那些精明的外国商人。

众所周知,钨是不可再生的紧缺战略资源,现在不少国家都停止了对钨的开采,把自己的资源保护起来,廉价购你的资源。而一些国家如美国,已经把一些金属资源列入战略储备,钨即是其中的一种。而我们恰恰相反,超规模无序开采钨精矿,使国内钨储量急剧下降,资源优势逐步丧失。我国钨资源储量已由原来占世界储量的66%,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有专家指出,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中国的资源将枯竭。到那时我们就不得不花高价去买国外的资源。就像现在的铁、铝、铜,近一半都是花高价从国外进口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都要依靠国外资源,这无疑是很不安全的。

在追赶世界新经济的浪潮中,资源的大量消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资源消耗世界*的排位,使我们陷入了本国资源过度开采濒临枯竭、对国外资源依存度增加的被动局面。

低水平重复建设何时休

记者在赣南的崇山峻岭中采访时发现,除了大跃进式的无序滥采外,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令人痛心。在目前钨产品冶炼加工一半以上产能闲置的背景下,一些钨矿区仍在加紧建设选矿、冶炼加工企业。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国内新上马的冶炼钨的低端产品———仲钨酸铵生产线企业就多达11家,钨产品产能由此将扩大约36%。

以赣州某县为例,该县总人口不到20万,但从事与钨业相关的人就占了1/3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大大小小的钨矿百余个。用大干快上来形容该县热火朝天的钨矿开采,一点也不为过。有的甚至没有合法的手续,也不具备生产条件,可他砸进几百万,美其名曰招商引资,他就敢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据知情人透露,这些商人都有官方背景。

据江西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全国42户企业仲钨酸铵产能已达14万吨,2005年国内市场需求4.8万吨,产能用率仅为35%。但目前各地仍在大上仲钨酸铵生产线,兴建和扩建的项目主要位于江西、湖南、云南等钨矿主产区。目前江西仲钨酸铵、三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近年实际产量均在生产力的50%以下。但江西一些地方正在筹建的仲钨酸铵生产线产能不下万吨。今年全国仲钨酸铵总产能将达15万吨,市场需求量在5万吨左右,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据中国钨协估计,目前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仲钨酸铵、钨粉、钨铁、硬质合金等项目投资超过25亿元,而我国钨行业的年销售收入还不到200亿元。低水平重复建设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以仲钨酸铵为例,上一条1000吨生产线投资上千万元,而其附加值较低,投资回收期长。目前钨价较高,产能过剩的问题尚不突出,一旦钨价走低,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由于产量过剩,一些地方无奈之下甚至对钨产品流通采取了限制措施。赣州某县为保证辖区内钨企业满负荷生产,曾下发红头文件对钨精矿实行宽进严出,严重阻碍了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钨加工制成品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附加值低,储量世界*的资源优势没有在经济上体现出来,相反国外企业买进我们的廉价成品、半成品,加工成高精尖产品后再返销中国市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廉价买走你的东西,精加工后再高价卖给你。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占有资源优势的不少有色金属产品却没有价格优势。以钨产品为例,APT(钨原料仲钨酸铵)出口价格*高卖到每吨度(1吨等于88.5吨度)200多美元,*低也曾降到30多美元,波动很厉害。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被动?该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自己。

钨只有在特定的产品上才使用它,国内的需求量还不到钨产量的1/3,2/3的钨产品要出口。然而,国外对钨的需求同样是有限的。国际钨市场的贸易量每年*多也就8万吨,多了就供大于求,只好贱卖。

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是:2005年我国钨行业销售收入仅200亿元左右,而世界钨业大亨美国肯钠金属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就高达30亿美元,超过了我们全国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总和。世界95%的钨产自中国,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钨大国,但我们的利用效率却低得可怜。

有关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不除,中国钨业没有出路。

中国钨业:路在何方?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指出,欧美只要某个产业占到世界份额的40%就可控制全球价格,而我国钨产品在世界钨市场上达到了90%的份额却还受制于人。这极不正常,令人深思。储量世界*、生产量世界*、贸易量世界*、消费世界*,我国的钢铁、铜、钨等矿业行业,占据了四项世界*。然而,这些世界*并非都如人所愿地成为行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国人自豪的亮点,有些反而成为集约型经济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沉重翅膀,如果现状不加以改善,从长远看我们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因此钨业发展必须严格控制。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李正邦指出,江西去年钨产量占全国的68%,所以在资源的保护以及产量上应该有战略上的思考。江西作为资源大省,应该研究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促进全国钨业的有序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应尽早制定钨等有色金属的战略发展规划,眼光要长远,要进一步研究国内的和国外的钨市场,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产量上要做好总量控制,世界上90%的中重稀土是中国供给的,但我们却左右不了稀土产品的定价权,原因就是总量失控,内部恶性竞争。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只有世界的40%,但由于建立了控制生产总量的协调机制,他就左右了世界石油市场。应该借鉴他们的做法,控制总量,定产保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钨市场上挺起腰杆子,说了算。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文海亦指出,赣州作为“钨都”,应该打出自己的品牌,要切忌低水平的扩张。应该大力支持强势企业,用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对非法生产企业以及规模小、生产条件落后的小企业坚决关停。与此同时,江西有色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不容忽视。矿产品结构单一,加工度严重不足,产业链短,应该引导稀土、有色金属产业链向外延伸,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联系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此外,从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看,培育和发展以资源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矿业权市场,是规范矿业资源、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应大力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把矿业权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运作。推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矿业权出让方式,以拍卖、招标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准则。另一方面要彻底停止以行政审批方式出让采矿权,无偿取得的采矿在延续、变更登记时必须进行采矿权权益评估,补交采矿权价款。同时还要做到垄断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激活三级市场,积极探索矿产地收储途径,通过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治收储一批矿产地,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

可以这样说,在迈向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中国钨业任重而道远。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