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温合金形成自主体系
1956年3月26日我国*炉高温合金在抚顺钢厂冶炼成功,迄今50年来,我国在这一被誉为“空天基石、材料超星”的关键材料领域已基本形成自主研发和生产体系。9月8日,师昌绪等高温合金界11位院士与业界科研人员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欢聚,庆祝“中国高温合金五十年”的伟大成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致信祝贺,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出席并致贺辞。
高温合金是制造航空和航天发动机关键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兵器、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所需的重要材料。专家称,在先进的航空和航天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80%%。
50年来,我国高温合金从无到有,从单品种仿制到材料和工艺系列化,几代科技工作者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终于实现了航空和航天用高温合金具备自主材料系列和产品系列,其制造工艺及应用成就令人瞩目。到2005年,纳入国家标准的高温合*号已有177个,涉及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焊接用高温合金丝、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弥散强化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六大分类,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有较高技术水平、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