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西北首个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将崛起!“链”成哈密装备制造“新棋局”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哈密市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与区位优势,加速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中游装备制造,再到下游场景应用,形成了闭环式产业链生态,构建起了覆盖“风光储氢”全领域、具备全链条配套能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成为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支点。

10月10日,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吉瓦固态电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项目创新采用“土建+设备安装”工序穿插作业模式,依托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精准调度,将原定施工周期压缩40%。

项目现场负责人苏毛介绍,目前6栋厂房中的5栋已完成主体建设,公司通过增加设备及人员赶进度,预计11月生产设备进场,12月投入试生产。

作为西北地区*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100亩,创新采用“技术转移+飞地园区”模式,构建了从纳米级正极材料研发到终端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达产后可年产电芯超100万只,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年产值突破50亿元。

项目投产后,将带动上下游2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哈密,其产品可满足西北五省(区)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量的30%,同时为新疆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供关键储能支撑。

与固态电池项目同步推进的,还有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大功率齿轮箱生产线。

在项目施工现场,5—20兆瓦风电齿轮箱的钢铁骨架已初具规模。项目现场负责人马伯清说:“目前厂房*大高度是21.5米,仓储是16.5米的标准高度,配备的*大行车吊是250吨,下一步*主要是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及市政配套、地下管网、地面工程等,力保10月份具备生产条件。”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4亿元,聚焦5兆瓦及以上大功率风电齿轮箱及工业齿轮箱研发制造,产品可适应沙戈荒极端环境运行需求。

项目投产后将彻底结束新疆风电齿轮箱依赖疆外运输的历史,填补西北区域该领域生产制造*,还将吸引齿轮加工、精密铸造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哈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预计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将提升至80%,带动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哈密市紧抓打造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设机遇,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已初步形成以风电、光伏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具备年产风电整机2200万千瓦、发电机600台、叶片1320套、塔筒40万吨、机舱罩1000套的生产能力,覆盖“风光储氢”全领域。

今年前8个月,哈密市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倍以上,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引进了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大功率高端齿轮箱等建设项目,有效填补产业链*,建成后风电装备本地化生产率将超90%以上,实现从“哈密装配”向“哈密制造”的重大跨越。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