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滨海荒滩崛起的全国百强!迈向“千亿集群”的莆田化工新材料产业

近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莆田市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位列第92位,居全省第5位。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风吹沙石走”的滨海荒滩。如今,塔器林立、管廊纵横,一座座“超级工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宛若发展的强音,奏响莆田向海图强的奋进乐章。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莆田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笔,在这片滩涂上挥毫泼墨,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01、“超级工厂”驱动,产业链条无缝衔接

走进石门澳产业园,工业文明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占地3600亩的园区内,20多套大型生产装置高耸入云,连绵千米的公共管廊如同“工业血管”,将一个个核心项目有机串联。

产业的协同效应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永荣科技的己内酰胺(CPL)一体化项目,是全球*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之一;与之以1.8公里管廊“一线相牵”的福建中锦新材料,则是全球单体产能*大的锦纶聚合基地。永荣生产的液态己内酰胺,通过专用管道全天候直输至中锦的储罐,经过聚合、切粒等精密工序,摇身变为洁白的PA6切片。

“这一‘隔墙供应’模式,大幅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和安全风险,实现了产业链的高效闭环。”中锦新材料PA6项目生产厂长陈新华介绍,他们的产品不仅供应下游兄弟企业,更与安踏、九牧王、蕉下、无印良品等知名品牌紧密合作,并出口至东南亚国家,日*高产能突破1000吨,年产值超40亿元。

这是莆田化工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莆田已构建起化工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链,形成“龙头*、上下游联动”的格局。

02、“四链融合”激活,产业生态活力迸发

昔日荒滩何以崛起“超级工厂”?产业集群,何以快速成势?答案在于莆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释放出强大发展动能。

创新链点燃核心引擎。莆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正以*的力度赋能化工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联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共建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对接高端资源、整合创新要素,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目前,莆田化工新材料产业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20多个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产业链构建全新生态。五大特色产业链如同五根“顶梁柱”,稳稳撑起莆田千亿产业集群的骨架。

尼龙链:以永荣科技、中锦新材料为核心,从纯苯到己内酰胺(CPL)、PA6,再到正在推进的己二腈一体化及PA66特种材料项目,剑指“全国*大尼龙新材料基地”,永荣CPL二期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50亿元。

聚酯链:华峰华锦再生绿色纤维等系列项目打通“废旧纺织品/瓶片—聚酯—纺丝—加弹—织造—染整—成品鞋服”全链条,赛隆科技投产年产10万吨的物理法、年产3万吨的化学法再生聚酯纤维项目,正在建设赛纤新材料年产30万吨物理法、50万吨化学法再生聚酯纤维项目,让“废品”变“珍品”,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循环。

轻烃链:以永荣新材料为代表,投资354亿元的碳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速推进,未来产出的聚丙烯可直接供给三棵树,补上产业链关键一环。

功能涂层链:三棵树仿石漆凭借23项专利、99%仿真度和20年耐老化性,占据全国超7%市场份额,年销量突破10万吨,稳居行业*。

橡胶轮胎链:海安橡胶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园,佳通轮胎加码二期项目,子午线轮胎、巨型轮胎持续抢占高端市场。

资金链注入源头活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推广化工新材料专属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2024年,化工新材料产业企业新增贷款12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超长期国债、技改贴息补助等政策资金超6亿元。秀屿区设立了莆田市县区首只1.58亿元产业基金,以“基金+招商”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久前,该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还与兴业银行签署了100亿元的金融支持合作协议。

人才链提供智力支撑。“引才+搭台”并重,莆田柔性引才机制成效显著。通过聘请政府顾问、选任“科技副总”、建立“人才飞地”等模式,柔性聘请20余位*专家为产业把脉问诊。此外,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棵树、华峰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订单式”培养,累计引进、培育各类产业人才超2000名。

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股力量叠加,交织共振,共同推动莆田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能级跃升。

03、“园区服务”加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产业集群的崛起,离不开沃土般的营商环境。

石门澳园区探索“党支部+指挥部”工作模式,成为项目加速跑的“助推器”。

在人员力量上,该园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服务专班,十年如一日驻点企业,提供“月嫂式”服务。建立“一月一例会、一周一碰头、一天一梳理”的跟踪保障机制,确保问题*时间协调解决。

此外,石门澳园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立了全市*“安全管家工作站”,为项目提供全流程的安全技术服务。

在规划*上,该园区已完成涵盖产业、管廊、市政等30余项规划,实现路、水、电、汽等基础设施“七通一平”,确保项目“入园即可开工、竣工即可投产”。此外,还创新推出“一园多管大运营”模式,规范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展现了科学布局的前瞻性。

随着CPL二期、PA6二期、赛纤新材料再生纤维等重磅项目的投产与建设,己二腈一体化、碳三综合利用等标杆项目的持续推进,莆田用实干与创新,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版图不断扩张。

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2024年,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达100家,规模产值比增14.1%。化工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莆田市仅次于鞋服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面朝大海,潮起石门澳。这澎湃不息的潮声,正是石门澳在时代浪潮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铿锵回响。

从荒滩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莆田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蝶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与*智慧,为莆田乃至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