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安徽新材料产业“厚积薄发”!彭寿院士:从“芯屏汽合”到低空经济

9月16日,“科技*金融赋能”2025徽商科技创新发展交流会在安徽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发表主旨演讲,点赞安徽新材料产业“厚积薄发、大有可为”!从新型显示玻璃到薄膜发电玻璃,从航空碳纤维到新能源轻量化材料,安徽正抓住战略、市场、政策叠加机遇,加速打造新材料产业“策源地”,为“芯屏汽合”“新三样”注入硬核动力。

一、新材料:大国竞争的“硬核”焦点

彭寿指出,新材料涵盖先进基础材料、战略支撑材料、战略保障材料、战略前沿材料四大类,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先进基础材料:量大面广,占工业门类63.4%,支撑建筑、交通、能源等国计民生,加速向新兴产业拓展。

战略支撑材料:赋能新型显示、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战略产业。

战略保障材料:保障“两机”、大飞机、深空深海探测等重大工程安全。

战略前沿材料:如量子材料、超材料,*智能、信息、生物、能源革命。

全球智能化时代,材料研发正经历“范式变革”(AI驱动)、“需求变革”(高性能)、“场景变革”(多场景应用)。新型显示、能源动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交通装备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

二、产业亮点:显示、光伏、航空“多点开花”

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全球*。信息显示玻璃成“创新名片”,支撑智能化显示无处不在。

能源动力:薄膜发电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兼具弱光发电、低碳美学,助力“好房子”建设。

集成电路:材料撬动3.7万亿美元电子市场,AI光电子玻璃成半导体材料新方向。

交通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50%,航空领域需求4.4万吨(4000亿元市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系数2025-2035年降至25%,低空经济也需“好用”材料。

三、安徽机遇:政策+市场+人才打造“材料名省”

核电对新材料的机遇巨大:先进燃料、反应堆材料等需求激增。2025年,核电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5%,国产化率超80%。Alloy617获批用于先进核电站,提升高温性能。氢生产演示项目(如Davis-Besse)需新材料支持。EPRI和NEI更新先进反应堆路线图,强调材料创新。MIT新实验室加速融合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新材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动核电复兴。

四、核电新材料产业链:全链协同,国产化加速

安徽新材料产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

市场红利:长三角新能源市场占全国60%,为“芯屏汽合”“新三样”提供广阔空间。

政策加持:围绕“七个强省”,出台《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区域、领域布局。

人才优势:“天下徽商一家人”,汇聚创新资源,驱动产业升级。

彭寿提出四点建议:顶层设计:面向“十五五”、2035,制定专项规划,重点区域分工突破。因地制宜:依托资源链、供应链、区域链,发展特色产业。

创新驱动:构建国家、区域、数字创新平台,打造全国材料创新策源地。生态培育: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

结语

彭寿强调:“材料创造美好世界,创新*美好未来。”安徽以创新为驱动、产业为核心、资本为支撑,将在江淮大地书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新篇章。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