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宽城倾力推进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延链升级 点石成金

铁精粉变身高端钒钛新材料、尾矿废料转为磷精粉……在宽城满族自治县,一块块钒钛磁铁矿正在产业链上进行“七十二变”,不断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宽城满族自治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构建“扩—采—运—选—提—延—排—绿—游”九大环节紧密相连、协同闭环的产业链条,全力建设具备示范标杆效应的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83.8亿元。

绿色集约,提升前端供应

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南部的碾子峪镇和松岭镇均是矿业大镇,两镇交界处聚集着10多家矿业企业。和印象中的矿区不同,这里的交通要道上,很难见到运输矿石的货车。

宽城大地矿业有限公司刚刚建成的年产300万吨含钒铁精粉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一台台崭新的大型设备,倒映在整洁如镜的地面上。

“正式投产后,车间会和现在一样干净。”大地矿业安全部经理王越清说,4台具有国内*技术的高压辊磨设备,不仅省去了一道破碎环节,还具有密封性好、噪声小、效率高等多项优势。“它可以把矿石咬得更碎,让接下来的设备更好消化吸收。”

新车间内,两台5.8米×8.8米的大型球磨机,堪称“大胃王”。此前当地*大球磨机年产铁精粉20万吨,新球磨机年产能跃升至150万吨。

生产300万吨铁精粉,需要处理铁矿石3500万吨。“如此大的矿石消耗量,现在不用一辆货车。”走出生产车间,王越清指着穿山跨谷的封闭廊道说,如今运输矿石全靠皮带廊。

全封闭皮带廊从采区将矿石直送车间,并连通各生产环节。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料,被一根根管道直接输送到尾矿库存放。

“以前,每天运送矿石、尾矿的货车多达数百辆,存在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给周边百姓生活造成不小影响。”宽城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裴立国说,绿色发展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寻找更清洁高效的运输方式是关键。

近年来,当地建成年运输能力达1亿吨的3.3千米皮带廊矿石运输系统、年输送能力2800万吨的7.7千米尾矿浆体输送管路、年运输能力5000万吨的4.5千米皮带廊干选废料运输系统,实现破碎、筛分、运输、选别、排尾全封闭,年可减少车辆运输200余万车次,减少废气排放3.2亿立方米、烟尘305万千克、二氧化硫26万千克。

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正助力宽城矿业企业从低端化、高耗能、高污染向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环保、高效转变。

据介绍,该县陆续实施绿色矿山技改升级项目36个,总投资58.7亿元。京联集团3个60万吨选厂、鑫鹏矿业30万吨选矿技改、天宝水泥200万吨隧洞破碎和1.5千米皮带廊运输项目等工程全部竣工投产,改造安装矿山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120台套,高压辊磨、稀土永磁节能电机等节能高效装备普及率不断提高。目前,该县铁精粉年产能达1600万吨。

转化升值,做强中端深加工

在承德兆丰钢铁集团球团厂生产指挥中心,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各项生产数据,精准展示着原料输送、造球焙烧等全流程。

“项目生产线各项技术、环保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兆丰高品质球团厂厂长魏金田指着智能化控制大屏说,项目采用带式焙烧生产球团工艺,相比于传统烧结矿,碱性球团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上分别减少70%、90%和80%,年节约标煤25万吨。

宽城满族自治县铁矿资源丰富,以粗炼钢为主的矿业经济曾是地方经济重要支柱。为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该县结合双碳战略,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帮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源头推动产业节能降耗,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到德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考察,我们*终将产业转型方向定在高品质球团上。”魏金田说,高品质球团是具有优良冶金性能的球形含铁原料,能有效促进县域内1000万吨铁精粉的本地消化、加工与增值,同时为下游的压力容器和精密铸造行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位于宽城经济开发区的天海压力容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加工设备正将一块块钢坯压铸成气瓶。

“我们拥有国际*的管制瓶和冲拔瓶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石油、冶金、电子等领域,通过一系列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知名气体公司的审核,取得150余种产品的制造资质,年生产能力50万支。”天海压力容器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雪华说,公司生产的消防气瓶占国内地铁行业95%的市场份额,冲拔瓶产品被法国法液空、德国林德等世界500强企业采购。

目前,该县已有4家压力容器生产企业建成投运,每年可生产各类压力容器约200万支,产值10亿元以上。该县还紧盯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气体行业的储备和运输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设冲拔瓶、焊接瓶、缠绕瓶三大类压力容器生产线。

今年,宽城满族自治县将力促兆丰1000万吨高品质球团项目二期、美耐3万吨高端助剂和2000吨优级润滑材料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钒钛磁铁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年底前达到开工条件。加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深度研发钛、钪资源综合利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该县已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

■ 挖掘潜能,实现末端循环发展

走进宽城云基磷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正不停地对昔日废弃的尾矿进行深度处理。

“周边有宝山、三丰、大地等多家矿业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尾矿。过去尾矿排放到尾矿库被当作废料,如今成了我们的‘好食材’。”云基磷业技术人员郝会策说,该公司生产车间连接尾矿输送管道,采用国际先进的浮选技术和生产设备,经粗选、扫选、精选、浓缩、过滤等工序,提取磷精粉。目前,可年处理尾矿4000万吨,提取磷精粉120万吨,产值8亿元。

“点石成金”术正成为撬动宽城矿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杠杆。2024年,该县以云基磷业为龙头的11个选磷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年可生产磷精粉300万吨,产值22亿元,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跨越,初步形成“尾矿提磷—磷精粉加工—磷化工延伸”的循环产业链。

位于松岭镇松树沟村的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区,工人们正在果园里除草修枝,一排排杏树、桃树、梨树、李子树,长势喜人。

“去年,我们在对尾矿库坝体进行全部绿化的基础上,又在坝顶区域实施覆土工程,打造了这处生态果园。”宝山矿业技术部主任李国新说,生态果园是该企业在生态农业领域的一次探索。未来,待该尾矿库闭库后,通过生态修复可增加5000多亩山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在碾子峪镇孤山子村,观光小火车已开始运行。乘小火车从山脚下盘山而上,成片果树不断闪过,就像穿行在一处生态景区。

“这里原来是排土场,现在已成为春天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果香四溢的果园。”一下小火车,京城集团孤山子铁矿采矿中心绿色发展部主任刘振东便带记者来到刚建好的山顶观景平台。昔日满目疮痍的露天矿坑,已被一条条“绿丝带”自山顶向下缠绕。

近年来,该采矿中心研创采区立体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运用高陡边坡挂网喷播、生态棒客土挂网复绿等5项技术,对1530亩采区边坡和平台进行治理。同时,种植板栗、苹果、山楂等果树700多亩。

“我们坚持占一片山、造一片林、还一片绿,努力将矿山打造成绿色开发和生态修复的科普示范基地,让矿区变景区。”刘振东说。

前端“扩—采—运”精准施策,中端“选—提—延”打造精深加工体系,末端“排—绿—游”实现循环发展。宽城通过推动铁选企业技改、磷精粉提取、高钒压力容器暨紧密铸造产业园建设等举措,初步形成集钒钛矿采选、球团、熔炼铸锻、金属制品(钒钛材料制品)、有价元素提取、尾矿综合利用的钒钛资源全产业链闭合发展态势。

“我们正全力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打造矿山变园林、资源可循环、矿地融合化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通道,全力建成具备示范标杆效应的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成说。

来源/河北日报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