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我国工业行业利润在普遍上扬中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实现利润13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增幅同比上升9.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继续加快。
  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利润下降,1个行业净亏损。钢铁行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由降转升,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扭亏。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成倍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继续保持五成以上增长,化工、电力行业利润稳步回升,石油开采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
  受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影响,四季度石油开采业利润增幅将继续明显回落,石油加工业明显减亏,钢铁行业利润继续快速回升,行业利润走向在整个工业利润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明显分化。
  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成倍增长,石油开采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
  有色金属价格三季度继续在高位震荡,这使得有色金属行业利润保持成倍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增幅比上半年上升6.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68.7%,增幅比上半年上升9.6个百分点。铜、铝、铅锌、银矿及冶炼业利润增幅均在一倍以上。
  今年虽然多数品种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但氧化铝价格却大幅下降,与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市场表现大相径庭,三季度中铝公司在短短两个月内三次大幅下调氧化铝现货价格,目前氧化铝价格比年初已下跌了近一半。与此同时,近两年受宏观调控和高成本双重压力的下游电解铝行业却大唱翻身道情,利润持续倍增。由于前两年氧化铝供应短缺价格暴涨,刺激了氧化铝产能扩张,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氧化铝产量同比大增53%,氧化铝行业正在重蹈两年前电解铝行业的覆辙,电解铝利润回升又刺激了投资反弹,这也增加了电解铝行业利润增长的不稳定性。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7月中旬达到近8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后,9月份却单边下跌,10月份跌势仍未止步,而石油开采业利润增幅也呈逐级回落态势,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35.5%,增幅比上半年又回落了13.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利润同比仅增长15%。由于此轮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周期已持续四年多,目前油价跌破60美元/桶后仍未有企稳迹象,这预示着原油价格的重要顶部正在形成之中。预计四季度石油开采业利润同比仅增长5%,虽然油价下跌可以减轻下游行业成本,但作为工业*大利润来源,石油开采业利润的回落将对整个工业利润的上升势头有所抑制。
  资源性行业的利润增长状况出现分化,在石油开采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的同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已由降转升。前三季度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扭转了上半年的下降态势,同比增长5.9%。虽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仍下降,但下游钢铁行业需求仍十分旺盛,刺激了铁矿石的生产,前三季度铁矿石原矿量生产同比增长37.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虽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很快,铁矿石供给快速上升,价格上涨受到抑制,但在钢铁行业旺盛的需求刺激下,铁矿石价格也很难持续走低。
  煤炭开采业利润今年虽已呈低速增长,但增幅却呈逐季的缓慢上升态势,前三季度煤炭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14.2%,增幅比上半年又回升了1个百分点。煤炭价格目前高位徘徊,同比涨幅小幅回落,但并未像原油价格那样出现明显的下降,主要是煤炭主要需求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需求仍较旺盛。目前煤炭的价格走势仍不很明朗,短期看煤炭社会和企业库存增加,煤炭出口下降,煤款拖欠增加,煤炭交易价格向有利于买方的方向发展。
  钢铁行业利润快速回升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利润在一季度探底后迅速回升,并走出逐季大幅攀升态势。由于四季度钢材价格基本平稳,钢铁行业产销形势较好,并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预计四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仍将继续大幅增长。
  今年国内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比预期的要好,国内钢材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钢材*实现由净进口向净出口的转变,拓展了国内钢铁企业的发展空间。钢材价格恢复性回升,虽然7月份受宏观调控影响价格一度回落,但9月份以后再度走高。钢铁行业投资到9月末已出现负增长,未来供给势头减弱,产能过剩压力进一步减缓。钢铁行业效益从近几年*差的谷底中走出,出现向好趋势。
  与上半年比较,三季度由于钢铁行业利润快速回升,拉动工业利润增长4.96个百分点,是三季度工业利润增长加快贡献*大的行业。前三季度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4%,比上半年上升2.3个百分点,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7.3%,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差距由上半年的3.3个百分点进一步减小到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10.2%,比上半年又提高了0.6个百分点。
  铁合金冶炼业效益也出现明显好转,继上半年扭亏后,前三季度实现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2倍。焦炭行业效益更出现大幅回升,前三季度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由上半年下降转为增长21%,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6倍。分季度看,一季度焦炭行业净亏损1亿元,二季度盈利6亿元,三季度盈利达21亿元。钢铁、铁合金、焦炭行业效益走出少有的联袂大幅回升态势。
  机械装备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六大类机械装备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2.3%,增幅仅比上半年略有回落,继续保持了年初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机械装备行业运行的特点是主要经济指标"高开高走",高位持续快速平稳运行,增长势头好于预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产销衔接良好,产销增速接近30%,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虽然部分行业受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暴涨的影响成本上升较快,但全行业利润仍强劲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50%,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达36%-39%,金属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利润同比达23%-25%。
  工程机械行业和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增长*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50%左右,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1.4倍,增幅与上半年相比大幅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9%,不仅增幅高于上半年,而且高于主营业务成本增幅3个百分点,呈收入快于成本增长的良好态势,反映出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成本压力减轻。重型机械行业利润普遍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冶金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达1倍以上,起重运输设备制造、采矿采石设备制造、炼油化工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增幅在62%-90%之间。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形势较好,产销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汽车产销增速均超过25%,其中轿车产销增幅超过40%。轿车产销量比重达53%,对整个汽车增长的贡献则高达88%。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7.5%,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业增长53.4%,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利润增长38.8%,增幅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由于汽车市场去年呈前低后高走势,今年汽车产销量增幅也呈逐渐回落态势,但全年汽车产销量有望接近或达到700万辆,再上一个台阶,全年增幅仍将保持在20%以上。因此,汽车制造业全年利润仍有望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今年造船工业在船舶订单充足、任务饱满、成本压力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利润大幅上升,前三季度造船业利润同比增长3倍,增幅比上半年又明显上升,其中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5倍多。摩托车制造业利润增长也走上快车道,前三季度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1.4%,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利润增长50%。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也增长了66%。
  化工行业利润稳步回升,石油加工业步出谷底
  今年以来,化工行业在原油价格较高、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利润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走势,一季度同比下降6.9%,上半年同比增长13.7%,前三季度增长15.6%,利润由降转升,呈小幅攀升态势。虽然直到8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仍处高位,但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也出现向好的变化,8月份重点跟踪的161种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的占48.4%,下降的占36%,上涨的品种已明显多于下跌品种。各行业表现不一,差异较大,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由于价格相对较好利润同比增长了31%,而无机化工原料如酸、碱行业价格总体走势不佳,利润同比仅增长了6%-9%。化肥行业受天然气和电价上调影响,利润增幅比上半年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化肥行业利润同比仅增长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磷肥、钾肥行业利润增长6.2%和38.6%,增幅分别回落7.6和15.3个百分点,而氮肥行业由于尿素价格三季度快速下跌,利润由上半年增长8.2%变为下降6.7%,四季度氮肥行业效益不容乐观。农药行业形势较好,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61.1%,增幅比上半年继续上升8.7个百分点。
  石油加工业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亏损后,正逐渐步出谷底,虽然三季度全行业仍有156亿元的净亏损,但相对亏损高峰的二季度减少了22亿元。今年国家已两次大幅度上调成品油出厂价格,石油加工业之所以亏损额没有明显减少,主要原因一是导致成品油亏损的与原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仍在延续,二是成品油价格上调后炼油企业的暗补被取消,抵消了油价上调的部分作用。但考虑到9月份以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随之下调,国内与国外成品油差价明显减小,为石油加工业四季度大幅减亏创造了条件。
  电力行业利润回升,建材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实现利润885亿元,同比增长36.7%。虽然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利润增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但与二季度比较,三季度电力行业利润上升较快,拉动工业利润增长2.93个百分点,仅次于钢铁、石油、有色金属居工业利润增长加快贡献第四大行业。分季度看,一季度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3.3%,二季度同比增长27.8%,三季度同比增长35.8%,一季度电力行业利润增幅较高主要是去年*次煤电价格联动的翘尾因素,二季度由于5、6月份翘尾因素的消失利润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