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乌兰察布市铁合金产业完成产量1132万吨,同比增长18.8%,占全区铁合金总产量的72%,占全国铁合金总产量的31%。近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对当地的铁合金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在兴和三美绿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长刚介绍说,我们这个项目还在建设当中,计划建设6台直流炉,目前我们已经建成2台,投产一台,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和传统的交流炉相比直流炉节能可以达到5%~15%,节能效果逐步突显。相较于传统的铁合金交流炉冶炼,直流炉冶炼的电流是固定往一个方向流动,会产生一部分电解反应,不需要还原剂,这样焦炭消耗就能够减少10%左右,同时也能使单位产品的电耗降低20%。这一技术的革新,成为乌兰察布市铁合金企业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关键一步。
乌兰察布市已有大部分铁合金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广泛应用这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不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走进铁合金生产车间,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自动调整冶炼温度、时间和原料配比,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管理人员只需在中控大屏前,就能全面掌握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吉铁集团在电炉冶炼领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通过集成配料布料系统、智能冶炼控制系统和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形成了“三合一”的智能化生产体系。该系统从原料配比输入开始,通过自动化配料设备按设定比例将原料输送至炉顶料仓,配合智能巡检机制确保料仓始终处于理想料位。在冶炼环节,电极升降、压放调档等核心工艺参数均由中央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取代了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操作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同样实现全自动运行,配合全方位的数据监测反馈机制,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消除了人为操作差异,使各分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系统性提升。这种涵盖原料处理——冶炼过程——环保回收的全流程自动化集成,代表着现代钢铁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典型实践。
在乌兰察布市,7米/秒以上风速区域的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属国家一类风资源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500-6200兆焦/平方米,年均利用时数*高可达1900小时,是国家光能资源高值区。自2022年起,乌兰察布市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谋划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替代来推动在铁合金领域的降耗发展。据核算,存量铁合金项目如果按照30%的比例开展绿电替代,可以带动新能源开发将近400万千瓦,如果按照50%的比例替代,将新增新能源装机700万千瓦。通过绿电替代传统能源,不仅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乌兰察布市在铁合金行业大力推广直流炉技术。相比交流炉,直流炉电转化效率更高,能耗更小、更省电,使用直流炉冶炼一吨铁合金平均能省300-400度电。新能源*大的问题是不稳定性,而直流炉负荷调节更灵活、更便捷,采用这种新型技术,能更好地消纳利用新能源,有效促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降低传统能源消耗。
乌兰察布市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技术和生产模式上,更体现在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上。铁合金产业借助丰富的绿电资源,进一步推动绿色项目建设,同时不断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从而带动产业朝着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乌兰察布市铁合金产业在技术创新、智能生产、能源融合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正*当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